真挚关爱冷峻展示
2006-01-10

———阎连科谈长篇新作《丁庄梦》


  记者:《丁庄梦》的责编曹元勇先生对您的小说评价很高,他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书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可与加缪的《鼠疫》、笛福的《大疫年纪事》等名著相媲美的作品。您同意他的评价吗?


  阎连科:一部作品出来之后,别人的评价只与作品有关。《大疫年记事》我没有看过,我不好说什么。但《鼠疫》在中国的读书人中几乎是尽人皆知,所以,看过《丁庄梦》的人,一般都会拿它和加缪的《鼠疫》作一番比较。这是读者的习惯。但是,就《丁庄梦》来说,虽然它和《鼠疫》一样,都描写了在大灾难面前人类所面临的窘境,但我以为,《鼠疫》是一部了不起的大作品,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它是二战时期在法西斯强权下的法国人民被囚禁生活的象征。但《丁庄梦》则没有这个象征。所以,《鼠疫》是伟大的,而《丁庄梦》仅是平实的,它以平实的态度描写了在大灾难面前“丁庄人”精神上的慌乱,情感上的混浊和人性、道德、伦理及日常人情的光明、黑暗和不安。《鼠疫》明显有整个人类的意义,而《丁庄梦》我在写作时,想到的仅是“丁庄人”的意义。至于《丁庄梦》有人说它是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小说,我觉得它是第一还是第一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如何描写这个题材的?它给读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审美下的思考和合卷后的不安。


  记者:您曾经说过,每一个故事都有潜在的讲述它的最好方式,就像给手表配零部件,每一个手表都有最恰当的


  最近,著名作家阎连科推出了新作《丁庄梦》(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体裁的长篇小说。为写作这部《丁庄梦》,阎连科曾在三年的时间里多次到河南的艾滋病村去实地调查,广泛接触艾滋病患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阎连科呕心沥血,最终奉献出了这部描写艾滋病灾难的力作。


  《丁庄梦》既是一部冷峻展示中国艾滋病人生存状态的书,也是一部诚挚表达作家对人类窘境的人道关怀和博大爱心的书。小说在写作风格上既有现实主义的纪实描写,又有奇谲惊人的梦幻想象,亦真亦幻,既触目惊心,又警世感人。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正同时推出《丁庄梦》的繁体字版。为此,本报记者对作家阎连科进行了专访。


  :《丁庄梦》内容简介


  《丁庄梦》是阎连科的新作,这部作品以中原地区曾经发生的艾滋病为背景,着力描写一群农民当初是怎样掀起了大卖血的热潮,发了卖血之财的农民怎样互相攀比盖起他们的新屋、过上他们以为的美好生活;等热病爆发,生命濒临绝境时的人性之舞。不同人物身上的固有美德和弱点都显现出来,成为全书最感人、最悲情的一页。


  作者选择了一个微小的视角来切入他要描写的这场灾难。这个微小的视角是一个在农民大卖血开始时被村人暗中毒死的少年。用他无邪的双眼记录了这场灾难的过程。


  零部件,就看你去不去寻找,能不能找到。您在《丁庄梦》里找到了吗?


  阎连科: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这话是指长篇小说的结构和叙述。就《丁庄梦》来说,我以为我是找到了。如果我觉得没有找到,我就不会动笔去写它。


  记者:也许我们无法阻挡灾难的降临,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勇气。我很赞同这句话,相信每个人必须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自己的人生,可是当丁庄的农民面临着艾滋病的威胁时,要做到这句话就异常的艰难。你的《丁庄梦》是不是在呈现这样的艰难,以及在艰难中表露出的人性的顽强和脆弱。


  阎连科:《丁庄梦》中呈现了什么,最好是让读者看了小说以后自己去判断、去思考。在写完这部小说之后,我觉得我对不起许多读者,因为阅读我的小说,不能带给他们希望的轻松和愉快。


  记者:3年深入实地调查,一定让您感慨良多,您花多长时间完成了小说?您的写作和写作中的思考使你对“农民”这个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因为农村和土地一直是你关注的对象,你说,你崇拜“劳苦人”。


  阎连科:这是个很长、很大的话题。我和艾滋病村、艾滋病人的交往,是早在1995年,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的高耀洁老人家里就已经开始。而真正走进艾滋病村,走进这个“群体”,和他们一起“生活”,是2003年。


  《丁庄梦》的写作是从2005年4月开始,8月结束,到11月才改定。需要说明的是,此前,我并不是想写一部小说,而是想了解他们,“感受”他们,想以一个河南人,他们的同乡,一个同他们有着特殊情感的人去“记些东西”,想让“外人”、“后人”知道“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至于后来为什么把“记些东西”写成了小说,而且又写成了现在这样一部小说,而不是我原来构想的小说,这里有太复杂的原因,就不要谈它了。想要呼吁的是,当我们的媒体在说要“关注”、“关爱”艾滋病人时,我们一定不要说说而已,一定要去做,要当真落实在行动上。尽管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为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我们不应该再犯我们“口号大于行动”的错误,在艾滋病人身上,无论是社会,还是每一个有能力、并愿意帮助他们的人,如果我们再犯“口号大于行动”的错误,我们将成为罪人。


  说句最朴实的话,作为人,如果我们那样,我们都是最没良心的人。第三,说到“底层人”、“劳苦人”,对于艾滋病村、艾滋病人来说,都太“轻”了,太“浅”了,因为他们生活得太过“底层”,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他们比我们说的“底层”陷得更深,更无力和无奈。所以,如果我们做不到把他们当成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去看待、去爱他们,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和许多人(包括我在内)真的做不到。但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当成邻居去看呢?去亲近和帮助呢?作者:撰文王雪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