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幼儿园”
2020-12-14来源:新华网
       严冬季节的可可西里滴水成冰。

       上午九点,在索南达杰保护站驻站的巡山队员赵新录、邓海平、达才,带着奶瓶和奶壶,来到保护站后面的一片草地。

       “可可西里户外太冷,手很容易粘在铁锁上。”邓海平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围栏的门锁。“奶爸”来了,远处8只小藏羚羊迅速跑到巡山队员身旁,用头蹭他们的裤腿、咬衣角,簇拥着向草地的低洼处移动。

       “1只、2只、3只……8只都在,很健康。”邓海平告诉队友们。

       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大风天,刚灌满热牛奶的奶瓶外挂满水珠。赵新录用嘴试了试温度,赶紧把奶瓶喂到了小羊嘴里:“这8只小羊是今年从卓乃湖救回来的,只有5个月大,不能喝凉奶,会拉肚子。”

       每年迁徙产仔季,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的母藏羚羊会来到可可西里卓乃湖集中产仔,然后再带着羊宝宝回家。

timg (3)

       “羊在前面跑,狼在后面追”,长途跋涉中,一些雌性藏羚羊不幸丧命,在茫茫荒野中留下新生的小藏羚羊。

       “巡山时,无论是碰到和妈妈走散的小藏羚羊,还是其他受伤的动物,我们都会带回保护站照顾,久而久之,保护站就有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赵新录说,这所占地550亩的“幼儿园”分为大小两个网围栏区域,小围栏里养的是小藏羚羊和1只小黑山羊,大围栏里养了4只两岁的藏羚羊和1只成年藏原羚。

       “你们已经吃饱了,该换小个头儿的啦。”邓海平把奶瓶从三四只小羊的“围攻”中抽出,转身将最后剩余的半瓶奶喂给了其中一只瘦小的藏羚羊。

       邓海平说,这只小羊体质差,刚来保护站就开始闹肚子,不吃不喝好几天,“喂完药,小羊还是不吃饭,我就把它抱到宿舍里盖上被子一起睡,每隔一两个小时喂一点儿水,再慢慢加一点儿牛奶,两天两夜没合过眼。”

       喂完奶,8只小藏羚羊仍然紧紧黏着巡山队员,队员们走一步,小羊跟一步;队员们快跑,小羊也跟着跑。

       “再过四五个月,这些小羊就不用喝奶了,等它们到两岁,就可以在大围栏里进行野化训练,逐渐减少和我们见面的次数,最终野化成熟回到大自然。”达才抚摸着其中一只小羊,擦干净它嘴角的牛奶。

timg (4)

       据了解,这所在海拔4440米处的藏羚羊“幼儿园”,从2000年至今已经帮助300多只藏羚羊重回家园。回到保护站,队员们站在火炉旁不停跺脚取暖,身后挂着一块写着“高原卫士”的牌匾。

       救羊、驻站、巡山……20多年来,百余名巡山队员先后来到可可西里,守护着这里的万物生灵。如今藏羚羊数量已从1997年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虽然舍不得,但照顾小羊不是为了把它们留在身边。”邓海平说,自己最想看到的是成群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奔跑、觅食,那才是可可西里最美的样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