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终身追责,需要执行的阳光普照
2015-05-07来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责任追究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5月6日《新京报》)

  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8.6%,而同年日本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8.7%。但中国在当年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47%,石油消耗量的11%,而日本则只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3%,石油消耗量的5.1%。显然,我们在为GDP弯道超车,欢呼雀跃的同时,也要反思我们的高投入、低产出,对环境的颠覆性破坏。

  但长期以来,部分领导干部总是把GDP增长作为施政的主要方向,甚至以不计资源消耗数量、不顾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方式“硬发展”。在这种近乎狂热、丧失理性的“发展语境”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严重脱节,造成部分地区只顾眼前利益,为了金山银山不惜破坏青山绿水。以至于环境严重破坏,“十面霾伏”、“带血的GDP”、镉大米等问题频频出现。

  无疑,“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干部,实行终身追责”,是一个环保好声音。一方面,使用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等杠杆,可以撬动干部对环境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环境破坏记录在案、终身追责,也能有效防止干部只注重眼前利益、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社会效益。确保经济走上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必须意识到的是,取消GDP崇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关部门可谓是三令五申。可现实中,牺牲环境不计后果的硬发展,却屡见不鲜。比如,宁夏中卫工业园区数家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沙漠,可政府却装聋作哑;湖南衡东县大浦镇300多名儿童被查出血铅超标,而当地官员却不顾企业超标排放的事实,辩解“嘴里咬铅笔也可能超铅”。为何官员如此硬气?一是干部的思想中,还没有换到绿色发展的档位上。二是执行不到位,取消GDP崇拜的“阳光”,并未普照的干部身上。

  因此,让环境破坏终身追责机制落到实处,首先要在思想上教育干部,帮助其摒弃“吃子孙饭”、急功近利等“花拳绣腿”,营造“科学发展、造福一方”的良好风气。其次,要让执行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干部身上。俗话说,“骂的不痛,打的流脓”。试想,真有“一把手”因环境伤疤,被免职、降职,还会有干部以身试法么?再者,要让环境指标量化。《意见》中“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无形中给干部开了后门。显然,让指标可视化,也是让终身追责长出牙齿的一个关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