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降温并非坏事
2014-12-31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洪丹
    164.9万!继去年报考人数下跌4万以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意味着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明显降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研究生报名人数却持续下跌,这无疑传递出一个信息:在绝对生源充足并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报考研究生再也不是就业的救命稻草,而成为主动选择的结果。对研究生学历不再趋之若鹜,未必是一件坏事。从本质上说,研究生学位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是对某一专业有更深入钻研的理论型教育,以区别于普及型的高等教育。只是前些年考研的火爆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少学子未能冷静地思考自己考研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人考我考,好像不考就吃亏了。随着近年来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的不断降低,也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不断引导,研究生考试逐渐回归到本来应有的状态,读研也不是本科毕业后的必然选择。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曾多次着重提及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日前教育部更是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扶持的态度显而易见,这是考研降温的客观因素,也是高等教育恢复金字塔结构的合理过程。

  面对研究生招生困难的局面,一些高校显然未曾预料。2005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为36万余人,然而这一数字今年已经扩大到63万余人,10年间增长近72%。当专科遇到招生困难,很多学校挖空心思争取更多本科招生计划,争取升本;近年来,本科再次遇到问题后,一些学校挖空心思的是争取扩张研究生规模,试图靠学历的不断提升,回避尖锐的质量问题。现在,终于“轮到”研究生了!《报告》认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象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学历贬值也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危机的主因。事实上,在不断回避矛盾、无限同质化竞争的同时,一些高校早应该意识到生源危机迟早会到来。目前,相应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师疏于指导,学校出口把关不严,一些研究生就业后的表现与其文凭不太相称。研究生数量增加了,而师资的水平和数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或者增加。许多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一个人同时指导几十名研究生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此情况下,研究生几乎混同于本科生。

  考研人数的明显下滑是一盆冷水,提醒高校:高等教育必须进入以特色与质量取胜的阶段,卖文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没有质量配套的文凭越来越不受待见。对学子而言,在如今的大背景下要认真分析自身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未来规划,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考研值得努力坚持,但以就业为目的的考研就需要格外慎重,以规避就业压力作为考研的目的更不值得提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