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教育理念同样不容许豆腐渣
2008-05-29

 

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14:06 深圳商报   作者:魏英杰

  一则轶闻近来颇流行。民国时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县政府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据说,当年那地方就有县政府的房子破败不堪,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而且网上还有照片为证。

  对于这段故事,我的态度是不必太当真。这倒不是怀疑它的真实性,而是认为这无非一人一时之论,不太具有普遍性。实际上,今天也不缺乏类似口号。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云云,不也铿锵有力得很吗。

  再说了,现在谈的是地震。这番话之所以广为流传,大概是因这次汶川地震中不少校舍垮塌之故。我想,当年西康省辖内的学校,即便盖得很牢实,也难得会考虑防震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这和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无相关。正如有学者所说,地震法规是现代的产物。在那样的时代,还真不太可能想到这么多。

  今天则不然。有专家表示,中国现有的地震法规即便不是最现代的,也是够用的。按照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4年已经把学校和医院的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归于乙类。教育部在26日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今后建设新校舍要提高不同地震烈度带的学校建设规范,要提高标准。既然是“提高”,可见以前并非缺乏规范。

  这次震区许多学校倒塌,有舆论认为当地学校存在“豆腐渣”工程。是不是这回事,政府调查尚未结束,不好直接下结论。不过,撇开这个可能性,依然可以看到,震区校舍质量确乎参差不齐,即便同一所中学,受地震影响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正如有现场救灾人员痛心疾首地追问:“为什么周围的楼都在,唯独那所新建学校夷为平地?”

  由此可见,这次地震所暴露的种种问题——且先不说是否存在“豆腐渣”,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尤其值得深思的,还有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问题。我的意思,重视教育不能光喊口号,就是制订各种相关法规,也不一定可靠。更为重要的,还要看重教理念是否真正成为国家和民众共识,并落实于方方面面。

  从这个角度,汶川地震还真的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是很不够的。按照德国建筑防震研究会会长米斯库利斯教授的说法,在各项建筑标准里,学校都必须达到最高要求。如果普通住宅要能承受500年一遇的地震,那么学校就必须能承受1800年一遇的地震。我们的事实却是,许多校舍比周围建筑还经受不起地震的考验,更不必和那种“钢筋又多,水泥标号又高,砸不开”的县委大楼比较了。这说明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一个真正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和社会,不光教育支出会占财政很高比例,而且肯定不会让学生在破败不堪的危房里上课,更不可能在关乎学生人身安危的建筑质量问题上草率了事。与其说这是一个制度问题,毋宁说这更是一个社会共识的问题。显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共识和理念,即便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好的法律规范,也可能在实际运作中出现偏差。

  这就要提到汶川地震中出现的一些“奇迹”,比如那所“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历经地震而巍然不倒。还有那位“史上最牛”的中学校长叶志平。这位伟大的中学校长硬是花了40万元来加固一幢仅花17万元盖成的教学楼,而且每学期坚持举行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所以,尽管地震发生时这位校长不在学校,师生们仍得以按部就班及时撤离,全体师生无一人伤亡。

  不得不说,若非这位校长始终抱定“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宗旨,平时就将师生安危放在心上,不太可能创造出这样不算奇迹的奇迹。换句话说,光靠法规的力量,尚不足以驱使这位校长如此兢兢业业地去履行自身职责。这和仅凭当年省主席刘文辉的一句狠话,很难彻底改变当地教育的落后状况,是一样的道理。

  灾难已经发生,多少尚未长大的孩子离开了人间。为今之计,一方面是要像教育部指出的,严肃查处学校工程质量问题,绝不姑息;另一方面,还应着手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建筑质量纠查行动,再也不能让学生在危颓教室里上课。此外还应全面深刻反思,我们是否真的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教育放在心上。

  归根结底,学校绝不能存在“豆腐渣”工程,整体教育理念同样不容许“豆腐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