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和理解,《赵平同学》关注大学生防艾(原创)
2006-03-23

322日,国家话剧院著名女导演田沁鑫将去年曾颇受好评的小剧场公益话剧《赵平同学》带回校园,将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小剧场持续演出10场。

 

剧中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校园中的赵平事件。赵平是个女大学生,在酒店喝咖啡时跟四个老外卷入了一场纠纷;警方将其定为卖淫,学校为了声誉将之以“肄业”处理;赵平不服,展现了80年代后年轻人敢于追问真相的勇气……

 

舞台既是教室、女生宿舍、派出所,也是本剧的排练场,演员的表演不时地从剧情跳进跳出,经常性地迅速换场;他们时而是剧中人,时而是自己,还一人分饰多个角色。这种实验性“排练戏剧”的形式将关注大学生防治艾滋病这样一个主题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举重若轻。

 

从《赵氏孤儿》到《1699.桃花扇》,田导一贯擅长指导历史大戏。这一次,为了配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防艾基金发起的青少年防艾主题,她将目光放到了当下,把焦点汇聚在大学生身上。她说,青少年防艾,离不开对年轻人性观

念的教育,所以想到了大学生。因此,经过和许多高校老师和同学的接触,收集了许多素材,从中找到了灵感。《赵平同学》由此诞生。

 

看完了话剧,我们的记者采访了田导,让我们一起听听她对《赵平同学》和大学生防艾题材的看法。

 

《公益中国》记者:《赵平同学》排练话剧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演员不断地自我突破演员和角色的墙,这种形式对戏剧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联系?

 

田导:艾滋病题材,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都搞过很真实的专题报道,但是一般都是哭哭啼啼的,主人公哭,观众也跟着哭。我就想做一个轻松的,以寓教于乐而非控诉煽情的方式来打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就在形式上进行了一番突破。让演员和观众之间产生一种和谐关系,并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也借鉴了一些德国后现代戏剧的方式,帮助观演关系的融合。比如演员的跳出跳进,有时演员和演员之间,有时是演员和角色之间,还有时候是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转换。这样的方式,观众感觉轻松,年轻人也容易接受。这样戏剧所要表达的题材也就展现出来了。一个小时的戏剧在日本和韩国都很流行,很轻松很简洁地把一件小事展现出来。我也很愿意尝试一下,所以这次就用了这样一种形式。

 

《公益中国》记者:虽然这一次关于大学生防艾的题材比较沉重,但从话剧中看到您并没有拿捏着这种教育的腔调。

 

田导:我觉得教育是一种变通的教育,而不是一种偏执而直接的教育。我认为教育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布莱希特也说,戏剧本身就是寓教于乐的。所以我也换位思考。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和大学生在一起,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大学生。有一个月时间我完全处在那个状态中,我会问,这些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戏也就出来了。

 

《公益中国》记者:这部戏田导强调了大学生和当下社会以及教师、家长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种种冲突。田导怎么看待这些矛盾,并在戏剧中有所体现呢?

 

田导:我觉得中国的知识教育挺不错,甚至有些过严,但是人文教育还有些欠缺。这就表现在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上。老师在课堂上会传达一些想法,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尤其是在大学课堂。当然老师是只说不做。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新鲜,也许就会身体力行去做。老师知道了以后就会很惊讶,反过来批评学生,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他们教的。

 

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中国的教育体制,我们只能是关注并反映这样一种现象。这样能真实地触及师生关系以及60年代与80年代关系得这种题材,近几年涉及的也比较少。所以我们想通过这部戏反映真实的师生和校园的关系,当然也不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本身,而是更深层次地渗透出变革的社会中国教育的斑驳的影子。

 

公益中国记者:许多80年代的孩子看了以后都很有共鸣,说《赵平同学》传达了80后的心声,表现了。因此《赵平同学》被许多年轻人看作“80年代洗冤录”。您是怎么看的?

 

田导:的确有很多80后的孩子看了好多遍,都表示这是正面表达他们的一部戏。而我本身也是正面肯定他们的。因为我就有很多80年代的朋友。他们都相当优秀。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思想上更自由更独立,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觉得对他们不好把握,甚至觉得他们不乖。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让长辈喜欢乖孩子。而他们有个性,所谓的“不乖”,也就让人觉得无法把握了,一旦觉得无法把握,就产生怀疑。所以这就需要年轻人和岁数大一些的朋友进行交流。年轻人很勇敢,愿意交流。但有时候我们也许不愿意,拒绝交流。长辈经常有长辈的姿态,对年轻人摆出教育的架子,很难从心灵上和年轻人产生共鸣,更不用说从观念上表示肯定了。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所以很多学生看完了戏以后都说,也许因为年轻,他们写不出这样的本子。有人写出来,还这么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是给我们创作集体的肯定。在深圳演出的时候学生们长时间鼓掌,还有些同学哭了,我们也特别感动。所以演员们演起来也很有劲。

 

田导一直很关注历史和女性的话题。除了她本身就是一位女导演以外,她还将对当下的一种审视和态度放到历史的空间去。她说,因为我们的生存时空有限,只能在此时。她喜欢模仿自己的灵魂,她将自己的灵魂放到历史中游走,突破了有限的生命体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通过历史表达出来。这一次,他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大学生。表达了她对当代年轻人的关怀,和希望沟通和理解的诚意,也通过《赵平同学》表达了她如何看待“大学生防艾”这一主题和教育方式的意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