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陪护
2011-01-05

老郑名叫郑修博,今年48岁,他是医院重症监护室年纪最大的一位获救工人,在此之前的一周里,老郑的心情不是很好,他一直处于“心理恐慌”状态,为此,老郑接受过紧急心理干预。老郑这样的心理状态在获救工人中并非鲜见,就在他们入院的当天,各大医院对工人们的心理救助就已经全面展开。

    心理干预让工人安心

    从获救工人被安置在医院至今,心理治疗师韩晓蕾没有丝毫的放松:“对获救工人的救治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恢复身体,从他们入院的第一天,心理干预就已经展开。”韩晓蕾说。

    “老郑,还不愿意说吗?”又一次面对心理专家,老郑笑了。这一次,老郑主动讲起了井下的事情。韩晓蕾与老郑聊着家属见面以及老郑两个孩子的情形,老郑打开了话匣子,韩晓蕾说,这是目前工友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这种贴近病人内心的交谈非常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康复。

    “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韩晓蕾说,井下9天9夜,无助、恐惧,甚至是绝望,比如说,表现出的烦躁、急躁,不说话,或者喋喋不休地说话,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对他们来说,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了每天的睡眠上,工人们的睡眠都不太好。

    对于每一位护士来说,这一次还肩负起了心理护理的任务,简单的说,就是陪他们聊天,说高兴的事,如果遇到过度焦虑、抑郁、恐慌的情况,这就是需要心理干预了。

    到目前为止,除了老郑外,李友平也曾被心理干预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友们已经开始愿意和别人交流有关井下生存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他们主动与医务人员交流。

    “这对他们积极面对以后的生活,非常有帮助。”心理治疗师表示。

    护士守护工人到天亮

    老郑不爱说话,尤其不愿意回忆在井下的9天9夜,当获救工人们急于通过电视镜头向家里报平安时,老郑面对摄像机的镜头,连连摆手,一个人坐在床上一言不发。负责照顾老郑的年轻护士李亚琴看在眼里,当即走上前去安慰他:“没关系,没关系。”老郑似乎很听她的话,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