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女生忙着相亲抢着结婚
2006-02-15
        80后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总有新举止让人眼亮。最新的状况是80后女生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早一点认识一个人,早一点谈一场恋爱,早一点规划自己的婚姻,早一点把自己送进围城。她们很乐意,很主动,很重视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虽然她们是那么的年轻。
“我24岁……”“我23岁……”1月14日,在北京欢乐园单身俱乐部闪电交友活动中,15位女性中就有5位22-25岁的女生。1月15日,记者登录世纪佳缘交友网站,点击搜索中,选择“女性”、年龄“20-25岁”、地点“北京”3个条件,结果有737位女生的征友信息。在搜索中选择“女性”,年龄“18―22岁”,学历“本科”,地点“上海”4个条件,搜索出了900多条征友信息,即使把年龄降至“18―20岁”后,也能搜索到200余条征友记录。

日前,华东师大妇女研究中心针对高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也显示,有16.4%的女大学生“更急于在大学期间寻找条件好的婚姻配偶”或“更急于美容瘦身为择偶做准备”。

为什么年轻的80后女孩们这么希望早一点找到婚姻的壳儿呢?

大四女生不忙求职忙相亲:

工作结婚摆到天平的两端,结婚的分量略重一些

寒假开始前,大四女生小张的妈妈已经为她物色了好几个青年才俊,整天催促她回家相亲:“趁着现在年纪轻,抓紧找个优秀的先谈着,年龄一大就来不及了。”眼下大四女生不忙求职忙相亲,成了不少大学里一个有趣的现象。复旦大学的小颖告诉笔者,她们寝室里一共6个人,一半都有过相亲的经历。她的一个好朋友,到现在为止被老妈逼着见了3个,有电脑工程师、医生,也有公务员。

老妈们用心良苦,自有她们的一番道理:“趁现在刚毕业,年纪轻,赶紧多看看、多挑挑,找一个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男孩子,别等到过几年岁数大上去了,那时候就不是你挑别人了,想找个称心的就难啦。”

沪上一所高校历史系的大四女生小卫,面临着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令她沮丧的是,她学的专业比较冷门,再加上她在大学里既没参加过社会实践也没什么实习经历,想找份好工作成了个难题。

她告诉笔者,自己虽然马不停蹄地跑了好几场招聘会,但都没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次和室友互叹苦经时,一位同学说的话提醒了她。她说:“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吗?找份好工作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倒不如找个好老公,早点嫁了在家做少奶奶吧。”就是这句玩笑话,让小卫产生了网上征婚的念头。

那次谈话后,小卫便开始在各大交友网站上登记自己的信息。为了提高自己的命中率,她还特意挑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张数码照片放在网上,以吸引更多异性的眼球。登陆的当天她就收到了好几封应征者的E-mail.“现在每天都能收到几封这样的E-mail,但我只挑最优秀的。”小卫直言不讳道,“既然要嫁人,当然要挑选经济实力强的。再说自己本来就是出于不想工作的目的,他必须养得起我才行。”

当笔者问她有没有找到满意的对象时,她表示目前已经和一位35岁的应征者见了几次面,但还没有最终确定关系。

也浪漫也现实的婚姻企图:

希望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最适合自己的Mr.Right

80后女孩们或主动出击或被动相亲,目标直指爱情和婚姻。细心地梳理一下,她们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型:1983年出生的小乐是博士,但绝不想当“第三种人”(网络语言,称博士为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种人)。所以小乐博士还没毕业,就一边写论文,一边抽出时间相亲。“我一路潇洒地考入清华,大学英语免修,特别爱玩,人称天天乐。最近我却乐不起来了,人们叫我第三种人。说我条件太高了以后不好找对象,我感到有压力。”目前,小乐和同学一起挑了一家信誉好人员素质整齐的征友网登记。她只在博士中选择,而且要人品好,心地善良,孝敬父母会关心人,年龄27岁以下的,她不找年龄大的,怕以后打球游泳玩不到一起去。

虽然小彩还未感觉到年龄的可怕,但她已经在行动了。她只有20岁,“也许你会觉得我还小,还有很多机会,但是我真的很想找一个能在未来永远幸福地在一起的人!我总觉得花太多经历在不可能实现的爱情上,是一种浪费……太多失败的恋爱,也会让自己慢慢失去爱的能力。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个未来能给我幸福生活的人,在一起后就再也不用分开了……”

二、谨从父(母)命型:“谁家的媳妇”(网名)是北京服装学院在读研究生,因为母命难违,因为要完成母亲交给她的“找固定的会结婚的男友”的任务,她开始主动创造各种相亲的机会。

23岁的琪琪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父母已经为她在北京购置了房子,接下来亲爱的爸爸又指引她上网征友。

她“非常希望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最适合自己的Mr.Right,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现在,母亲正教她厨艺,她也自觉向韩剧学习,可以算是半个“煮妇”了。

三、寂寞孤单、寻找靠山型:虽然年轻不知愁滋味,但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闲愁别绪以及落寞的感觉。毕业于北京吉利大学的小王说:“以前的我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别人管着。但是长大了,我觉得一个人的寂寞更是可怕。”

23岁的小李刚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独自在北京打拼,作为公司里少有的女工程师,必须和男工程师一样地工作,因为要倒班工作,所以很少有机会和外界交往。“我喜欢有一块个人的空间,所以决定不开展办公室恋情。我要找在我伤心的时候哄我开心,在我开心的时候和我一起开心,懂得心疼我,只爱我,永远觉得我最美丽的男人。”和她有同样心情的茜茜说:“我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可是我却习惯不了一个人在北京的生活!好想早点结束这样单身的生活,在北京有个家,家里有我最心爱的人!”

四、憧憬爱情的浪漫型:23岁的小丁在北京城市学院读本科,她说:“我期待拥有一份像阳光一样温暖的爱情。”23岁的小朵想法很简单:“从小因为家教严格,我相对单纯,但对一些事,总有向往……我希望单纯一辈子。”她希望初恋即是终恋,结婚就不离不弃。

五、直面生活的现实型:22岁的小李,家在北京,男朋友也只想找北京人。大专毕业的她想“找个家常的随和男人平平淡淡过日子”。23岁的小纪言之凿凿:“我只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开开心心地过好我的每一天。”她向往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平淡幸福!“得之,幸也,不得,命也。”

 80后女孩抢婚要小心看路

对于80后女孩“抢婚”这一社会现象不同的人看法也不同

AMY小姐:她们厉害。我这个70年代尾巴上悬着的“中龄女青年”,这几年感情颇为不顺,怎么努力进取、闪转腾挪都无法在80年代小女生们的抢婚潮中分得一杯羹。


一位高校老师:大学生征婚也好,80后女孩抢婚也好,如果行为带着功利性,是绝对不应提倡的。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抢婚为“曲线就业”,边找工作边找对象的做法是“双管齐下”。

一位母亲:她们太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追求幸福的基础很薄弱,抢婚的幸福率不会太高。

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高级心理咨询师邱驷: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80后年轻人更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理念,他们在经济和人格上更加独立,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更强调新鲜、刺激,有纪念意义。

这一代年轻人社会活动更广泛深入,感情生活也面临着挑战,更盼望适合自己的伴侣。

但对婚姻大事应有敬畏之心,仅凭一种欢喜和勇气,是不足以笑到最后的。向往早婚的80后女孩们,大胆前行的同时,也请先小心看路。

记者手记:80后和70后的情商对决

每次去交友俱乐部采访,我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在80后女生那里停留得稍长些。她们总有些特别,很容易与70年代出生的女孩区分开来。第一,她们很富有,“青春是她们最大的财富,她们总是活动中的焦点。”北京一单身俱乐部的约会主管张丽这样说,“在我这里,一位23岁的幼儿园老师只参加了两次活动就不来了,她已经和一个会员恋爱了,对方是北京军区的一位军官,第一眼看到她就开始追。”

第二,她们表现得很自信甚至可以说勇敢。“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是学新闻传播的硕士,叫×××。”24岁的艾琳在单身俱乐部漂流书活动中这样自我介绍。而30岁左右的女士在介绍自己时总是要含蓄模糊一些,要有策略地保留一些。即使是通过网络或者单身俱乐部结识了另一半,对外也会宣称是朋友介绍的。好像没有正规介绍人,婚姻也来路不正似的。80后却更愿意尝试通过时尚新路径认识朋友,同学也会结伴参加单身交友活动。

第三,80后女孩会主动找别人交谈。也许那位先生不一定是她喜欢的,也许两人只是聊聊新闻什么的。而27至31岁左右的70后女士,只同主动向她们表示热情的先生交流。

第四,80后更爱玩。而玩在交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30岁左右的女士偶尔跟人下跳棋,对输赢也不是那么在乎,表现得很淑女。

80后女生具有年龄优势,婚情看好。她们如果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美好的爱情,真是人世间一桩美事。不过,《爱的艺术》的作者弗罗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人的成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生活,处理各种关系,也包括学习如何爱别人,获取爱。而实践不失为是学习的方式之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