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闭7年 终于冲破心理关
2006-07-31

在家呆了7年后,阿建(右)终于走出家门参加了工作

  阿建(化名)是1998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因为心里充满了对社会的惧怕,7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关进了家里,拒绝社会,更拒绝出去找工作。就在阿建的父母已经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候,在记者的一篇报道后有了转折。随后,八里庄社区和阿建拉开了持续两年的“心理战”。

    自闭7年不知怎么适应社会

  阿建家住八里庄社区,出生于1976年。1998年,他从成都某大学毕业。刚满22岁的他

  被分配到遂宁市某学校当老师。但直到那年的10月,阿建都没有去当地教育部门报到。“我不晓得咋个跟别人打交道,我也不晓得咋个来适应这个社会。”大学毕业的阿建回到了家里,在家一呆就是7年。7年中,阿建连家门都很少出,每天就在家看电视、睡觉,和父母几天都说不了一句话。

  “阿建以前是我们的骄傲。想不到却成了无用的儿子。”看着沉默忧郁的儿子,阿建的父母想尽了办法,但儿子依然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一篇报道让他思想转变

  就在阿建的父母已经对儿子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候。一篇报道让事情发生了转折。2004年4月28日,媒体以《一个守车人的责任心———每晚11点他扛着自行车上4楼》为题,对阿建的父亲覃师傅负责认真的守车态度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出后,覃师傅将报纸放到了儿子的房间。想不到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很少说话的儿子开了口:“爸爸,跟你相比,我觉得我差得太多了。我对不起你们。”儿子的话让夫妇俩老泪纵横。

  第二天,阿建几年来第一次走出家门,带着报纸找到八里庄社区书记廖正华说:“廖嬢,我想找工作,你帮帮我吧。”廖正华一口答应了阿建的请求。

  上岗两月成技术骨干

  随后两年中,八里庄社区将阿建定为重点帮助对象,希望能够帮他调整心态。

  经过无数次的锻炼,阿建不再抗拒与人交流,面对陌生人也能比较大方地交谈,性格也开始变得开朗起来。

  两个月前,在社区的努力下,阿建在城东的的一家塑胶厂找到了新工作。工作是最底层的一线,很辛苦很累。但阿建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决心要开始新的生活。”他说。

  昨日下午3点,记者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前来看望阿建。刚从车间出来的阿建正在和同事们玩扑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小伙子尽管还有些腼腆,但和同事们有说有笑,脸上笑容灿烂。

  厂长对阿建很满意。“这个娃娃不错,勤快聪明又踏实。”厂长告诉我们,阿建现在已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阿建对记者说,他要在厂里好好学技术,学管理,学做人,让辛苦一生的父母晚年幸福。

来源:重庆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