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瞒着家人挖煤资助贫困学生
2006-02-04
 

 资料图片:刘念友回到重庆和女儿逛解放碑(图片来源:重庆晚报)

    央视《焦点访谈》2006年1月31日播出节目《父亲的秘密——情动丙戌(三)》,以下是节目内容实录:

    主持人:

    春到丙戌,情动丙戌。欢迎观众朋友和我们一起走进《焦点访谈》春节节目。

    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叫刘念友,他是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的一名教师,他的女儿叫刘九芳,在重庆上大学已经三年了。在三年的时间里,女儿很少回家,只给父亲写过一封信,而就在这唯一的一封信里,却充满了对父亲的埋怨和不解。

    学生: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解说:

    刘念友老师就在这所小学里教书,那封信是三年前女儿刚上大学的时候写给他的。

    刘念友 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教师:

    信上说她真搞不明白,我这个爸爸是什么样一个爸爸。

  解说:

    在女儿的眼里,刘念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她的心里为什么会对父亲充满了埋怨?这对父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还要从三年前说起,那是2002年的暑假开始,女儿刘久芳发现原本生活、工作都很有规律的父亲,突然开始变得神秘起来。

    刘久芳 刘念友的女儿:

    他每天(说)出去打牌了,一出去就几天不回家。

  解说:

    而那时刚刚高中毕业的刘九芳,因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想复读学美术,可是没有想到,父亲以家里经济困难为理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可是刘九芳却觉得,父亲是一位正式的教师,每个月有着893元的工资,这在当地已经是不低的收入了,按理说,供自己读书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她认定父亲没有说实话。

    刘久芳:

    我认为他牌瘾大,开始想到这点钱是不是他在外面赌博光了。

  解说:

    就这样,女儿带着对父亲的猜测和埋怨上大学去了,而刘念友也变得越来越神秘,一到节假日,就很难在家里找到他的影子。2005年暑假的一天,中心校的陈校长有事要找刘念友,却怎么也找不到他。

    陈银山 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中心小学校长:

    当时我有点生气,我想平常非常老实,非常守时的刘老师,为什么这时才来。

    主持人:

    刘念友到底是怎么了?在他神秘失踪的时间里他究竟在干什么呢?这个以前在女儿眼里慈爱的父亲,在校长眼里认真、敬业的老师,真的是因为迷上了赌博成天不在家,还是另有隐情呢?陈校长再三追问,刘念友显得局促不安,这个时候刘校长突然发现,刘念友的耳朵后面有一点煤灰。

  陈银山:

    他当时非常不好意思地我低下头,很轻声地说我挖煤去了。

  解说:

    原来每次都说出去打牌的刘念友并没有真的去打牌,而是在离家十多里远的一个煤矿里当上了矿工。征得矿上同意以后,记者和正准备下井工作的刘念友一起下到了1500多米深的矿井下,在这里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刘老师”,可是他们心里却很难理解这位老师为什么会到煤矿来当矿工。

    刘念友的工友:

    老师来采什么煤哟,拿国家工资,吃国家饭的(人),是个铁饭碗,怎么来我们这个地方下来(做)这个苦力。

  解说:

    刘念友就是这样,平日里是老师,节假日是矿工,三年来一直过着这样的双重日子。作为矿工的刘念友,每天至少可以挣50块钱以上,暑假的时候,一个月甚至还可以拿到1600多元钱,这在开县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可是为什么刘念友还要以经济困难为理由,拒绝女儿复读的要求呢?这些钱到底都干什么用了呢?是用在家里了吗?记者来到刘念友的家,想看个究竟。

    记者:

    在中心校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阁楼里面,住着刘老师的一家人,房间的设施非常的简陋,像这个就是用板凳搭起来的一个简易的床。当孩子们从学校放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家里根本就住不下,他们不得不到外面去借宿。

  主持人:

    刘念友有一个电话本,上面一笔一笔地记着他欠下的两万多元的外债,刘念友的家如此的简陋,居然还欠着这么多的钱,那么他这些年挣的钱都用到哪儿去了?其实这是埋藏在刘念友心里的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呢,与三年前的一个承诺有关。

  解说:

    2002年,刘念友偶然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奇隆村的蒲志华家里困难,无力再供自己的养女上学,刚上小学的小女孩儿面临着辍学。

  刘念友:

    那个女娃子很想读书。

  解说:

    小女孩儿对读书的渴望,让刘念友想起自己家的往事。

    刘念友:

    我四个姐姐没有读过书,我就知道她们没有读过书那种辛酸。

  解说:

    姐姐们的经历让刘念友知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个小女孩儿如果不读书,她一辈子都可能摆脱不掉贫困。刘念友决定帮助这个女孩儿上学,她找到了孩子的养父。

    刘念友:

    我就说你让她读小学,这一切不用你交钱。

    解说:

    而那时刘老师自己家的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妻子体弱多病,儿子在上中学,女儿要上大学,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怎么办呢?最后刘念友才决定去煤矿打工挣钱。为了不让家里起疑心,每次去采煤,他都说去打牌了。

  刘念友:

    这个是不能让他们知道的,我那个家属没读过书,农村的女性来说,大多都是吝啬的,都是很吝啬的,所以她这样的话,知道了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解说:

    就这样,在每一个节假日里,刘念友老师都去挖煤,每次下井他都要干上八九个小时。

  记者:

    有没有想过放弃,不挖了?

    刘念友:

    那时候没有想过,我承诺了(让)别人(上)小学,给人家承诺了的事情要把它办到。

  解说:

    为了实现承诺,刘念友老师付出了辛苦,还承受着误解和埋怨。为了节省开支,刘念友甚至狠心让女儿放弃复读。

  记者:

    那个时候有没有怀疑过,觉得爸爸不爱自己?

  刘久芳:

    想过。

  记者:

    觉得爸爸不爱自己?

  主持人:

    很多人都不理解,刘念友为什么不帮着女儿完成心愿,反而去帮着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女儿的委屈,刘念友都看在眼里。但是在他心里,女儿至少可以上大学,而那个小女孩儿却可能连小学都上不了,所以呢,他宁肯委屈了女儿,也要帮助那个更困难的小女孩儿上学。这个隐藏了三年的秘密被揭开以后,一些媒体就开始对刘念友进行报道。随着媒体一步步地深入采访,一个被埋藏了28年的更久远的秘密呈现在人们面前。

  解说:

    原来奇隆村的那个小女孩儿并不是刘念友资助的唯一的学生,从刘老师28年前走上讲台开始,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资助贫困学生,现在他正在教的17个孩子,全都接受过他的资助。

    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 学生:

    钢笔、圆珠笔。

  记者:

    这些都是刘老师买的吗?

    学生:

    这还有一支。

  学生:

    他给我们交学费,还给我们钱。

  刘念友:

    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有这个信念,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因为几十块钱,那个时候因几块钱而失了学。

    解说:

    28年来,刘念友就这样去帮助着他的学生们,不管自己生活多困难,只要孩子们需要,他就会随时掏出自己的腰包,他帮学生们交学费、买文具,他所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贫困失学。为了省出钱来帮助学生,刘念友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降到最低标准。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在镜头前穿得衣服还是借来的。

    刘念友:

    我买了一块肉,瘦肉给妻子吃,我吃肥的,她吃不了肥的。

  记者:

    这样一块肉,在你们家要吃多久?

  刘念友:

    这样一块肉,在我们家里边可能吃一个星期吧。

  主持人:

    随着这个隐藏了28年的秘密一点一点地被揭开,远在重庆上大学的女儿刘久芳,在网上了看到了有关父亲的报道,她这才知道,这些年呀都是自己错怪了父亲了,她匆匆地从学校赶回家,此刻她的心里对父亲充满了歉疚。

  刘念友:

    我没尽到父亲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刘久芳: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

  刘念友:

    你上初中要学美术,上高中要学美术,上了大学要买电脑,我都没有满足。

    解说:

    快过年了,学生们为刘老师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孩子们唱着刘老师教的歌,在黑板上画着自己心目中的刘老师,写着对老师的祝福。

  记者:

    你喜欢刘老师吗?

    学生:

    喜欢。

  记者:

    为什么呀?

    学生:

    因为他人很善良,他给我们买好多东西。

  记者:

    你会一直资助下去吗?

  刘念友:

    对资助学生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记者:

    习惯是什么意思?

  刘念友:

    习惯就是一种责任。

    陈银山:

    刘老师他的外表更像一块煤炭,朴实无华,他的内涵也像一块煤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学生,照亮了山区。

    【相关报道】

        近几年每逢假期,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教师刘念友都会瞒着家人和同事到镇上的煤矿下井挖煤。直到2005年7月,刘念友的妻子、女儿和同事才偶然知道,刘念友挖煤挣钱是为了一个贫困生上学。

    2002年,刘念友偶然知道,麒龙村一名小女孩由于家里困难面临辍学。刘念友决定帮助这个女孩上学,而刘念友自己家里的日子也是捉襟见肘,刘念友开始谎称出去打牌而偷偷下井挖煤,用赚来的钱帮助孩子完成学业。

    其实,从教28年,刘念友一直都在不同程度地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他班上的贫困学生从来没有因为缺钱而辍学。只要孩子们需要帮助,刘念友就会随时掏腰包,帮孩子们交学费、买文具。28年来,刘念友自己都记不清到底拿出了多少钱资助学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