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让拾荒者“人尽其用”
2006-08-11

  
即使是拾荒者,我们也可以让他们人尽其用

近来,拾荒者似乎已经成为了广州媒体追踪的“明星人群”,他们的作为的确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太多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的“工作”污染了环境,也给许多地方的建设造成了负面印象,江南晚报前些日就报到了拾荒者将防洪墙“剥皮抽筋”的事件,极度影响了堤岸的抗洪能力;另一方面,拾荒者也为城市的垃圾管理作出了一大贡献,他们能有效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生活垃圾给环保带来的压力。

现在,巴西政府已经在其多年发展计划中,将拾荒者的编制归入日程,建立拾荒者合作社,鼓励企业利用回收垃圾做原料,这样将拾荒者收为“正规军”,不仅提高了垃圾回收利用的效率,也将平时看来极不雅观的拾荒军收编整理,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也是我国提高城市垃圾回收,整理城市仪容的一个良好典范。

相关新闻链接:

    在广州街头,每隔10-15分钟,就会有一位拾荒者对果皮箱进行一次分拣。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一方面促进了垃圾的回收利用,同时也使得政府回收垃圾的成本大大增加,阻碍了垃圾分类规范化的发展。广州市环卫局近日透露,正在加快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明确个人、团体在垃圾收集上的责任和义务。 

    垃圾回收前已被“淘”过多轮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吴振鑫等人提交建议,呼吁在广州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广州市市容环卫局近日对此做出答复,表示广州正在就此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工作。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和广州特点”的民间垃圾分类利用实践:一是家庭分类,二是环卫工分类,第三种是社会分类,即机关、学校和个人对室外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其中拾荒者的作用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每隔10-15分钟就有一位拾荒者对垃圾箱分拣一次。 

    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需相当大的成本,而在民间“淘”过若干轮后,剩下的垃圾,相比较而言,回收利用价值更是低下。在我国,当前还无法禁止家庭、拾荒者等对垃圾分类后利用或卖钱的情况下,对多次分类回收后剩下的垃圾再进行分类回收,效益成本比更低。无论是运用机械分类,还是人工分类,基本上都是如此。 

    
拟将餐饮业垃圾单独收集 

    广州市正在加快垃圾分类收集的立法工作。近期,广州市环卫局已经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国内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争取用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形成垃圾分类法规的基本框架,明确市民、机团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垃圾分类的义务,依法推进分类收集和利用。 

    此外,近期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拟把广州餐饮行业、机团单位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处理,通过这种“科学的垃圾分类”,大大加快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同时,加强对社区垃圾分类的指引和推进,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指导,在垃圾分类容器和分类宣传资料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另外,加强与房管部门协作,将分类收集的责任落实到物业管理公司,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全市性的垃圾分类收集操作方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