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矿藏新发现意义重大
2006-01-03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年前介绍说,除了冈底斯铜矿带和风火山铜矿带已进入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阶段外,此次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新发现了500余处重要矿点或矿化点。其中新发现数十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工业前景的铁、铜等多金属、硼等非金属成矿带,如西藏洛扎多金属成矿带、西藏措发地区阿索多金属成矿带、西藏措发地区尼雄--格尔耿多金属成矿带和规模巨大的富铁矿带,铁矿品位50-60%,资源量达数亿吨、西藏拉宗--那德铜、锑、银、金多金属成矿带;西藏江孜-乃东地区多金属矿化带、扎布耶茶卡硼、食盐、芒硝、锂为主的特大型盐矿床,还有昆仑山-阿尔金地区木孜塔格--慕士山的800km长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大九坝铜矿化蚀变带、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化带、可可西里湖大规模砂岩型铜矿化带以及资源量超过2万吨的大型钴矿床。我国铜的资源紧缺,自给能力只能达到30%,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青藏高原巨大矿产宝库之门正在打开,青藏高原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1]。

我们在2005年5月指出,青藏高原的应用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巨大的冰川已经成为亚洲的宝贵水源,其潜在的矿物资源也前景喜人。根据板块的碰撞类型,洋壳和陆壳碰撞地带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例如南美洲;而陆壳与陆壳碰撞地带,铁矿资源贫乏。这是中国铁矿进口的主要原因。根据“威尔逊旋回”,大洋有开裂、生成、发展、收缩和闭合的循环过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和特提斯海(已消亡)表现为洋壳发展的各种阶段。有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山原来为海洋,后来隆升为世界最高的山脉,其海相沉积地层和海洋生物化石可以作证。换句话说,青藏地块和印度地块原来有海相隔,青藏地块最初也经历了洋壳和陆壳碰撞的过程,也应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直到与印度地块碰撞后,特提斯海消失,才从洋壳与陆壳碰撞转变为陆壳与陆壳碰撞。后来形成的“陆陆碰撞”构造,重组和改造了原先的“洋陆碰撞”构造,掩盖了丰富的铁矿资源。这就是说,在青藏高原板块碰撞的“缝合线”深部,可能蕴藏大量铁矿资源[2]。

青藏高原有许多地段呈现重力均衡正异常,它可能起源于侧向挤压力的支撑,也可能起源于重金属的存在。以往的地壳均衡理论,把重力加速度看成是常量,实质是质量均衡理论,在高差不大的地区近似成立。在高差很大的青藏高原,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有别于质量均衡理论的重力均衡理论可以提高检验精度[2,3]。实践证明,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在李四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4];在青藏高原研究成果的指导下,中国也可能甩掉贫铁的帽子。青藏高原是中国的聚宝盆[2]。

有评论说,聚宝盆可能是,但未必宝就能划算的用。就拿油来说,自己采油还不如直接进口划算,那还是平原上。开采浪费与物流成本起码有个终价的60%,想起来就恐怖。去年初,山西的煤也就是个例子了,物流公司喊价也和煤差不多了。再回头来讲,前期勘探的成本,后台空间数据模型的支持,高原的气候,那铁价出来能赶上金价了。20年前,从吉林运玉米和大豆出来,不如从国外直接进口便宜。目前生产粮食的成本,也远高于北美、澳大利亚,还加上环境与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然而大国,有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目前的思维,还都以自给为主,进口为辅。不改变这个思想,还要穷折腾好多年。这种纯经济观点不仅缺乏远见,而且忽视了中国与美国及俄国的区别。目前,美国以强权致富,俄国以石油资源致富,中国是两者都不富裕。增强国防和开发国内资源,是两条不可忽视的生命线。

评论者把美洲当成中国的粮仓,把中东当成中国的油库,把澳大利亚当成中国的矿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全球一体化主义者。可是你凭什么来支配这些自然资源,金钱还是强权?时隔半年,油价攀升到历史新高,铁矿价格翻了一倍,联合国将停止对中国的粮食资助,美国把中国看成是“资源黑洞”,在全球范围内围追堵截。没有国内的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谁来供应中国?

据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位于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粮食、肉类、煤和钢铁的消费均超过美国。在中国威胁论的宣传中,“消费黑洞”也成为中国的一项罪名,这在世界能源和资源危机的前景下,是一个十分具有蛊惑人心效果的口号。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出,导致当前世界战争的原因是石油,导致未来世纪战争的原因是淡水。资源和能源的短缺最终将导致战争,这是一切大国军事政策的出发点。只有节约型的循环经济才是避免战争,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5]。

中日竞争俄远东输油管道、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海开采权之争、中国出现首次大规模电荒、煤荒等能源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能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尤其是2003年入冬以来,中国有十九个省市拉闸限电;自上海、广州0号柴油告急开始,90号汽油告急,全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油荒”;一些地区的煤炭供应也出现短缺。中国的能源瓶颈日益凸显。

有关权威人士近日透露,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增长之中。”专家指出,首先,这一数字意味着我国石油对外高依赖格局已经显现。第二,我国的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暴露,未来资源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第三,必须高度重视“三分之一对外依存度”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风险。事实上,我国石油产品的三分之一对外依存度既非“一时之急”,更非“一业之忧”。在此之前,我国铁矿的对外依存度在去年就已达到了二分之一。而无论是日益加剧的电力饥荒,还是石油、铁矿对外进口的高依赖,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一点:我国的能源高消耗正使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支撑力”问题迅速凸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提供的数字显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大约10倍,同时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带来了煤、电、油的全面紧张,整个经济运行已经绷得过紧,不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9.1%的增长速度,即使保持7%的速度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石油“三分之一对外依存度”使国内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清晰:我国的能源供应不可能满足无节制的消耗需求。对此,专家的建议简单明了:“现实逼迫中国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将意味着简单模仿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6]。

青藏高原巨大矿产宝库之门正在打开,青藏高原可能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在资源和能源日益贫乏的当今世界,这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送给中国人民最好的2006年新年礼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