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回眸:倾听2005绿色中国的激越旋律
2005-12-28

 

  环保总局叫停30个大型违法建设项目

  新闻回放: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因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报告未经批准就开工建设,30个超过亿元的大型项目被叫停。

  专家点评: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国家环保总局敢于摸老虎屁股的这一大动作,使全社会和整个环保界为之一振,许多人为此拍手叫好,称之为“环评风暴”。这一执法行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给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但是,“环评风暴”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环保并没有真正重视,环保法律意识淡漠;二、环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三、风暴性的执法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环境执法的长效机制使企业不敢违法,使违法者随时都能够被“绳之以法”―――这样环境保护法才能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橡皮图章”,真正“硬”起来。

  《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出台

  新闻回放: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高票获得通过,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该法在强制上网、成本分摊方面做出硬性的规定,并从国家要制定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分类上网电价和财政税收的鼓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专家点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博士:这部法律自起草到获得通过,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为推动该法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大力宣传《可再生能源法》,使之家喻户晓;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划,营造有利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开展法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和相关调研,及时对法律作出修改和补充。

  绿色GDP核算试点

  新闻回放:2月28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宣布: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在10省市启动。试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建立地区环境核算框架;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建立地区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和估算方法,确定估算技术参数;在污染损失调查、污染实物量核算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环境核算。

  专家点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酝酿了多年的绿色GDP核算开始从理论进入实战。

  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绿色GDP在核算试点中遇到了一些预期的技术困难,试点省市的进度也参差不齐,但我们相信,伴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绿色GDP核算将给中国、给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圆明园防渗整改

  新闻回放:3月28日,本报以《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保护还是破坏》为题,率先报道了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月31日,环保总局发出停工令;4月13日,环保总局就防渗工程举行了环评听证会;此后,清华大学就防渗工程展开环境影响评价;7月7日,环保总局要求防渗工程进行全面整改;8月中旬,圆明园管理处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专家点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该事件涉及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观点碰撞之激烈,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防渗之争既展示了民众生态意识的提高、政府民主管理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国事、史事和生态事的关注,以及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的热心参与,也暴露了我们的环境理念、管理体制、机制、技术和方法的薄弱环节。从政府方面而言,市政建设如同一盘围棋,必须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原理,必须兼顾水量和水质、物态和生态、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系统运筹。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机制的创新、观念的转型、科学的整合与行为的升华,这局没有下完的棋留给人们的是对生态、对建设、对工程、对科学的不尽反思。

  沙化实现历史性逆转

  新闻回放: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土地沙化持续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土地沙化状况首次呈现全国性逆转趋势。

  专家点评: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总工程师杨维西:这是50多年来坚持不懈防沙治沙工作的喜人成果。它告诉人们,土地沙化是可以治理的。

  然而,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的较好局面只是初步的、不稳定的,各种自然的、人为的不利因素还都存在,如果稍有松懈,沙化扩展的局面还会再现。防沙治沙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容不得丝毫懈怠和麻痹。

  台风造成重大损失

  新闻回放:今年先后有“海棠”、“天鹰”、“麦莎”、“泰利”等8个较强台风和强热带风暴袭击我国,仅“麦莎”、“泰利”就造成149人死亡,经济损失300多亿元。

  专家点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肖子牛:今年在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生成的热带风暴的数量并不多,在我国登陆数量也仅略多于平均(多年平均7个),但其强度均为台风(6个)和强热带风暴(2个),今年登陆时达台风强度的个数是常年的2倍,台风的“脾气”正变得越来越暴躁―――强度普遍比较大,损失惨重。近两年间出现了强台风发生频率增加的迹象,但是否会延续下去还不能肯定。

  不论影响我国的台风频率和强度是否会继续增加,这一灾害性天气都应该引起更多重视。要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千万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

  湿地保护迈出重要步伐

  新闻回放:8月30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今年1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重点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同时,《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提出,将投资90亿元,用于建设200多个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

  专家点评: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述明:今年的湿地保护可谓喜报频传,堪称我国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即将成立,《湿地保护条例》纳入立法议程,都将为我国的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当前,滥用、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只争朝夕,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地球之肾”。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闻回放:10月中旬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前,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家点评: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十一五”规划建议将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郑重提出来,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的心愿,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观念的转变,也有待法律的完善、政策的保障和技术的支撑,需要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付出扎实的行动。

  应对松花江污染

  新闻回放: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水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沿江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打响了一场水污染防控战,把污染损失降到了较低程度,群众的健康、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马中教授:松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力措施防控污染,得到了联合国官员及专家的肯定。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告诉我们,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环境风险已经悄悄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在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欢欣鼓舞时,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到环境风险的等级也在同步提高。该事件还表明,尽管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能力依然非常薄弱,还存在许多“软肋”―――环境风险已经危害国家安全,控制环境风险要从加强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开始。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22日 第十六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