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2006-05-31
为推动传统耕作技术改革,进一步改善首都地区生态环境,建绿色北京,迎绿色奥运,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用 3 年时间取消铧式犁,在京郊农田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到 2008 年,北京市将建成全国首个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示范省(区、市),减少农田扬尘量 50% 左右。今天下午,农业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标志着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进入了普及应用的新阶段。

  未来 3 年,农业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投入 8000 万元,对北京市郊的粮田作物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达到 230 多万亩。北京市还将举办“回收铧式犁,告别传统耕作”行动,告别传统的耕作制度。

  在启动仪式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指出,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截至 2005 年底,农业部已在北方 13 省(区、市)100 个县实施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面积已达 870 万亩,约 150 万农户受惠。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链接)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保护性耕作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最初用于防止农田土壤裸露而造成大面积扬尘形成的“黑风暴”(中国称“沙尘暴”)。实践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较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减少扬尘,保护环境;减少侵蚀,保护耕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