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退耕为三峡砌“生态墙”
2011-06-28

万州退耕为三峡砌“生态墙”

2011年06月28日  来源: 林业局 

  中国绿色时报6月28日报道(记者:刘万平  通讯员:张良廷)  “万州退耕还林工程为减少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保护库区水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万州退耕还林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中心主任廖秀云说。

  万州区是重庆第二大城市,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幅员3457平方公里,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重庆市6个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区(县)之一。万州区从2000年开始试点以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51.65万亩,其中生态林46.11万亩、经济林5.54万亩。工程惠及50个乡镇、街道的19.2万多农户。

  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万州退耕还林总结出3个做法,为三峡库区建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库区砌起了一道“生态墙”。

  落实大手笔规划。万州区把退耕还林工程纳入到“四沿四带”(沿城市规划区外围建设风景林带、沿长江两岸建设环湖生态林带、沿交通干线两旁建设水土保持林带、沿区界周围建设绿色屏障林带)的战略规划之中。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重点沿长江两岸、公路沿线和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初步建成了5000亩以上的规模治理片35个、1万亩以上的5个,长江两岸库区周边及318国道万州段两侧的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

  坚持高标准实施。万州退耕还林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狠抓良种工程,推行“五制”管理,确保合格苗上山造林。全区创新应用和推广实施了地膜覆盖、大苗栽植、生根粉浸根造林等林业实用技术。他们坚持先设计后施工、先整地后栽植,推行分工序造林法,确保工程质量,先后多次通过了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的核查验收。

  严格规范化管理。在强化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能的基础上,全区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五制”管理。区政府先后出台了4个退耕还林工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林业部门针对退耕还林操作管理复杂的特点,制订了林权证发放和退耕还林工程操作手册,研制了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和资金直补软件,同时还制定了年度验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在种苗管理上,万州区严格实行种苗招投标制、“一签两证”制、市外调苗准入制、种苗费结算制和质量追究制,在工程建设上推行业主承包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和责任追究制。

  通过实施以上做法,不仅为万州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区植被恢复加快,森林面积由退耕还林实施前的85.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6.5%提高到38%。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以上,年增生态环境保护面积160平方公里以上,项目区年新增蓄水能力1000万吨以上,每年减少水土流失250万吨以上。退耕农户户均直接享受的退耕还林生活费及粮食折现补助超过了3000元,广大退耕户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本文来源:林业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