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为何“下海”收废品?
2008-12-31

2008-12-31 8:01:00    

    【江苏商报报道】 本报记者韶静 实习生 沈赛  印钰报道  三年前,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反对陈平放弃正规工作改行收“废品”。事实上,“废品”并不是普通生活垃圾,而是一些以废弃电子产品为主的固体废物。如今,陈平的生意不仅得到家人的支持,还有不少朋友也加入进来。


    据统计,南京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为支柱产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多、数量大,年产生固体废物134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约34.2万吨。这么多“废物”使得,回收和循环利用成为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陈平正是这一新兴行业的先行者。


 “新”的收旧行业


    陈平,今年35岁,原本是一家民营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如今是南京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垃圾回收公司的老总。3年前的一天,当他告诉妻子自己要辞职做生意的时候,立即遭到否决。而当妻子听说老公要去收“废品”的时候,更是难以理解,甚至动用了父母当说客。
    固执的陈平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用多年的积蓄买了辆面包车,再雇佣了一个工人就开始收“废品”了。对于当时的选择,如今的成绩证明陈平当初的决策是对的。陈平告诉记者,他原先工作的那家民营企业是一家电子生产企业,经常会有很多废气物。企业很犯愁,电子废物不能随便处理,可要找到正规的处理公司还真的很难。


    “这一行业会不会是个机遇呢?”陈平开始琢磨起来,并且开始翻阅资料,并实地到不少固体废物释放量比较大的企业了解情况。经过半年的市场调研,他决定试一试,专门从事电子垃圾回收。


电子垃圾污染严重


    事实上,电子垃圾的污染不可忽视。在南京的新街口、珠江路以及一些电脑耗材商店门口,经常活跃着一些高声吆喝“回收墨盒、硒鼓,墨盒20元,硒鼓30元”的小贩。他们是专门收购这些废弃打印机耗材,然后进行倒手灌装再假借着名牌进行倒卖的。


    据一位小贩介绍,他们只收购惠普、佳能、爱普生废弃的墨盒,然后重新充墨,把外表打光后再卖给一些小公司或者维修店。因为“这三种牌子的墨盒属名牌产品,比较好出手”。如果出不了手,他们就随地找个垃圾堆扔了。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打印耗材给城市带来的污染却是巨大的。


    据南京市环保局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一个打印机墨盒中的一滴残墨能污染60立方米水源,一个硒鼓粉盒埋在地下一千年后都不会降解。“废弃的打印机耗材被小贩收走后,通常是用酸液溶解后提取稀有金属,液体被随意倒掉严重污染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


行业还需政策扶持


    事实上,随着电子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加,电子废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成为尚未开发的潜在大市场。但陈平告诉记者,处置电子废物的特种行业和特殊废物处置的企业的生意并不尽如人意。每年可以处置40万吨的电子废物的公司,运行一年多来,回收处置的电子废物仅为生产能力的10%~20%,其中绝大部分是从IT企业回收过来的下脚料,而真正从电子废物市场回收过来的报废品却寥寥无几。


    陈平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从目前完全靠市场化手段来看,回收处置电子废物还有许多问题。要想让“吃废”企业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确电子废物回收谁来“买单”。从目前中国对电子废物回收处置管理情况看,不仅缺乏有关电子废物特殊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手段,而且在电子废物回收处置由谁“买单”方面也是空白,致使一些依靠高价收购电子废物的企业很难维持生计。


南京鼓励多渠道投资


    日前,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有害废物、电子废物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处理固体废物,无能力自行处置又不依法委托处置的,环保部门可以指定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承担。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让更多专业回收固体废物的企业迎来机遇。草案还鼓励多渠道投资,促进固体废物的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这一《条例》通过之后,陈平的生意将做得更大、更红火。(6版《商务在线》)

来源:南京报业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