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边缘化、空白化之忧。他们建议说,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应注意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协调并进,尽快为农民构筑内容鲜活、丰富的“精神家园”,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村生活。
部分农民的另类“精神家园”
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托克托县等地农村,记者发现在家种地的农民目前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天晒暖,夏天歇凉”的日子。
“以前偶尔还有放电影的,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文化下乡’好久才能等上一回,我们除了看电视、听广播,文化生活几乎是一潭死水。”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村,村主任苏二才叹气说。
据苏二才介绍,因无处消遣,当地农民们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少村子都有赌博点,麻将、押宝、推牌九……花样繁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甚至全家参赌。在当地公安部门组织的抓赌活动中,一些被抓的农民被查处后很不服气,甚至还不满地说:“连牌都不让打,那让我们干吗去?”
封建迷信在偏远地区农村也日趋猖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农村房屋破败不堪,但村里的各种小庙建得却很漂亮,里面供奉着“五道将军”、“龙王爷”、“孤魂”、“河神爷”等神位,有些常年摆着供品,附近的农民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去拜祭。
与此同时,对“电视进了村,节目不姓农”等问题,农民反映也比较大。一些农民甚至说:“我们这里的电视台是新闻让地区领导露脸,广告让人们瞪眼,电视剧里就那么几张脸,露胳膊露胸,有甚看的?”
为解决农村电视节目少的问题,托克托县在2005年为农民安装了有线电视,结果因线路不好,只能收几个台,农民非常失望。一些村民添置了影碟机,但是片源有限,大多是武打、枪战等影片,符合农民口味的题材非常少。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陆续在各地县、乡、村设立了文化站、文化室,并配发了一些器材,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场所大多已徒有虚名,器材也大多残破不堪,很多已不见踪影。比如包头市九原区13个乡镇的文化站均为一室多用,除偶尔开会、放音乐外,平日大多人去房空。117个行政村个个有文化室,但绝大多数常年“铁将军把门”,逢年过节才可能开放一下,很少办文艺活动。
一些干部担忧地说,正是瞅着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匮乏,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
昔日红火的文化活动令人怀念
农村文化生活今不如昔,一些农民接受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托克托县五申镇是记者的家乡,过去镇供销社等一些场所出售图书,如今大多已改成个体小卖铺和饭馆,现有书店出售的大多数是中小学教材,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化娱乐及农业科技读物、光盘很少。
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薛铺窑村,现年50岁的杨存良坐在炕头感叹地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村都有夜校,现在夜校早就没了,文化室也塌了。
据杨存良回忆,以前很多村都自发组织了戏班子,没事就吹拉弹唱,一聚就是一群人。当时县里的电影放映队、乌兰牧骑也经常下来与农民联欢。逢年过节,村里和乡上还有社火,地方戏、秧歌等活动。现在,日子是好了,可戏班子、高跷队、秧歌队都没了,平日想乐一乐,除了看电视,就只剩喝酒和赌博了。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杨家窑乡石湾子村,村民大多住残破的窑洞,却集体集资、出工盖起10座庙。一些村民反映说,乡、村两级组织从未在村里组织过文化娱乐活动,2002年村民自行筹钱请戏班唱戏,村干部竟不愿出份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眼下农民每年的大型娱乐活动就是春节前后集资请戏班子唱戏、办庙会,凑在一起乐乐,其余的时间枯燥乏味。此外,因“三下乡”活动覆盖面小,内容不活,时间短,有些还走过场,很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些干部无奈地说,目前农村文化娱乐等公益事业欠账太多,“大集体”解散及农业税免除后,农村文化娱乐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几乎为零,致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现象有机可乘。谈起新农村建设,目前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等内容,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
“农牧民学校”彰显农民文化生活渴求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哈沙图村五社,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农牧民学校”。记者采访时,十几位村民正在一起排练秧歌,欢笑声不时传来。
谈起创办学校的初衷,30岁的创办人宋利平说:“与其都在家闲着,还不如凑在一起乐乐,学点东西,现在建设新农村,农民该充实的不只是钱包,更需充实精神!”
据宋利平介绍,“农牧民学校”每周请专家、致富能手为村民授课两次,内容主要为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政策。农闲时间还编排文艺活动,受到邻近一带农牧民的喜爱。
哈沙图村地处偏僻,过去一到农闲村里赌钱、酗酒成风,迷信活动猖獗。在农牧民学校的熏陶下,村风已大为好转。
伊金霍洛旗旗委书记刘文山说,“农牧民学校”的开办,显示出农牧民对文化娱乐的强烈渴求,让政府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地方政府不能“嘴上挂着,手里闲着”,流于说教,必须动起来,并增加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及活动的投入,让农牧民喜闻乐见。
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党委书记何子斌分析说,近年来各地抓经济的指标很硬,忽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投入少,考核也是软指标,导致很多村连活动场所都没有,谈何文化生活?
采访中,内蒙古杭锦旗一个贫困乡的党委书记说,贫困地区很多农村的村组织存在活动能力差的问题,不少甚至已经瘫痪,农业税取消后,发展生产尚无资金,哪有钱举办文化娱乐活动?
这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建议说,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发展生产并驾齐驱,否则农村很难“新”起来。当务之急是完善村组织,提高村组织的活力,使贫困地区乡村有人力、财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单纯注重经济指标而忽视文化建设的干部考核机制也该变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