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50条烟,婚车今天就别想走!”
前不久,河北香河一对新人的婚车被6人拦下,对方以“道喜”为名索要香烟。
双方对峙20分钟无果,新人最终不得不换乘自家车辆离开这场令人不快的闹剧。
来源:封面新闻
(新人弃车离开)
事后官方通报澄清,实际索要数量为9条而非网传的50条,但公众的愤怒并未平息。
拦截婚车这一现象,只是当下愈演愈烈的恶俗婚闹的冰山一角。
01
变了味的“喜气”
从何时起,祝福变成了负担,温馨变成了尴尬?
结婚,本该是喜事一桩,却成了一些丑陋的行为肆无忌惮的遮羞布。
拦车讨喜,已从“讨彩头”,变成了赤裸裸的勒索。
若按普通香烟一条200元计算,9条香烟的总价值高达1800元,远超传统意义上几包喜糖或几支香烟的彩头范畴。
更可怕的是,这种组团拦婚车都有了固定套路:选择婚车必经之路,以道喜为名,行强索之实。更有甚者,嫌少不让走,直接明抢。
来源:网络
除了拦车索财,低俗婚闹更是屡见不鲜,甚至愈演愈烈。
新娘被扑面而来的面粉,毁掉精心打扮数小时的妆容。
来源:网络
更荒唐的是,有人用泡沫喷剂,当场把新娘喷成“雪人”,让她在床上动弹不得。
来源:网络
于新娘而言却是灾难,大量喷射的彩带属于可燃气体,一旦遇火,极易酿成惨剧。
还有礼花、礼炮更是被当作“武器”,有人把礼花对准新人的脸喷,险些砸伤头和眼睛……
来源:网络
还有人打着婚闹的幌子,趁机骚扰新娘和伴娘。
来源:网络
更让人骇然的是:山东16岁的伴娘被二十多名成年男子围攻上下其手,关进小黑屋脱光衣服。
事后,她自杀过两次,只留下四个字:生不如死。
来源:网络
你以为新郎就幸免于难了吗?实则不然。
将新郎绑绑在电线杆上泼油漆,扣臭豆腐、鱼籽鱼泡的混合物,一个西瓜砸在头顶,碎裂开来。
来源:网络
还有在新郎裤裆绑上砖头,再点燃鞭炮的。
来源:网络
还有闹得更狠的,山西新郎被狂揍4小时致死,婚礼直接变葬礼。
来源:网络
而过失致人死亡的人在法庭上,仍不服辩驳“打得越重福气越多”“闹大一点,婚礼才排场”。
只看画面,谁能知道这是结婚的喜庆时刻,还是古代的酷刑现场呢?
02
陋习背后的真相
为何这些恶俗婚闹行为屡禁不止?
一方面,参与者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态。
“大家都这么闹”成为肆意妄为的借口,用“大喜的日子不能生气”的道德绑架,逼迫受害新人咽下委屈。
特别是在乡村熟人社会里,村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还大多沾亲带故,被婚闹的人很难卸下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许多人误读了传统。有学者考证,婚闹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本意是为化解新婚夫妇的紧张感,以适度玩笑催化感情。
来源:豆包
但是,风俗不是违法的挡箭牌。
从法律角度看,拦截婚车强索财物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或寻衅滋事罪。
而对于那些在婚闹中强行亲吻、搂抱新娘或伴娘的行为,更是可能涉嫌强制猥亵、侮辱罪。
法律不会因行为发生在婚礼上而网开一面,任何以“喜闹”为名的违法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来源:图怪兽
法治力量是关键一环。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执法行动,才能打破“法不责众”、“法不责俗”的侥幸心理。
有关部门应依法依规处理,该给予治安处罚的绝不手软,该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
更重要的是,让文明婚俗观念、相关法律法规,牢记在每个人的心间。
03
年轻人整顿婚礼
这届年轻人不惯着了——他们挽起袖子,亲自下场整顿婚礼。
他们直接不留情面,在公告牌上写——谢绝婚闹。
来源:小红书@辛拉面Mira
被面粉、彩喷弄脏礼服,直接把赔偿账单寄给对方,要求赔偿。
接亲环节,恶俗婚俗尤为高发,有些新人直接不接亲,让亲朋好友酒店集合,只吃席。
婚礼仪式,有时婚庆司仪,会走煽情路线或搞笑路线,带动现场气氛。
这届新人干脆不请司仪,自己亲自主持,简单说几句,重点还是放在吃饭上。还有稻田婚礼等简约文明的新婚礼形式也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来源:于景观周
婚礼,在于见证幸福,而非围观闹剧;在于传递祝福,而非滋生伤害。
每一场沉默的纵容,都是对恶俗的默许;每一次勇敢的反抗,都是对文明的捍卫。
年轻人整顿婚礼,也不过是想让婚礼回归本质,将婚礼从恶俗的绑架中解救出来。
婚礼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排场的大小,也不在于闹得有多欢,而在于两颗心在亲友见证下许下真挚誓言。
让婚姻始于爱,让婚礼归于礼。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公益网站:http://www.pubchn.com/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s://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