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海底捞后厨问题被曝光 折射监管缺乏
2017-08-29
东方网
报载,2017年8月25日,有媒体反映本市“海底捞”劲松店、太阳宫店存在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存在问题等违规行为。北京市食药监局立即对上述两家门店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海底捞”总部按照承诺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限期一个月完成,同时北京地区负责人能够主动对各门店进行随时检查。(见8月26日的《北京青年报》)
海底捞的后厨问题,被曝光的卫生隐患主要有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而今,要求海底捞要限期后厨公开是必要的,但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其他餐饮单位也存在这种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必须采取跟进对策,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毕竟,其背后折射出相关监管缺乏。既有职能部门日常检查缺乏,也有后厨透明度不大,暗箱操作。因而,要防范餐饮单位的后厨卫生隐患,除了加强部门日常检查以外,关键是要对后厨实行监控化、公开化的管理,即后厨食品加工应该实行“现场直播”,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监督。
所谓食品加工“现场直播”,就是推行“明厨亮灶”,给后厨安装监控,提高“明厨亮灶”的透明度和覆盖率,让市民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时下,对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市民仅以自己的认知作为判断标准,这种靠视觉感官来评判食品安全的做法,只看到食品成熟后的表象,没有看到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带有偏颇性,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所以,必须让食品制作“看得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如果推行食品加工“现场直播”,把食品在洗消间、操作间、凉菜间、留样间等环节的食品制作过程进行全方位公开,让消费者从以往“可感”转变为“可视”、“可知”、“可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对厨房的食品清洗消毒、切配烹饪、凉菜加工和环境卫生等环境进行监督,防止不安全制作行为发生。同时,这种做法,有利于敦促餐厅企业和员工落实相关食品安全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自律意识,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把好食品卫生质量关,确保加工、制作、销售的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当然,实行食品加工“现场直播”,把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制作场所和过程全部公诸于众,打造“阳光厨房”,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明明白白,安安心心,能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好是好,但并非万事大吉。比如,有的食品制作是祖传手艺,不愿意向外泄密,还得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购进食材是否缺乏监督,对厨房内的检测仪器和消毒柜达标、合格是否缺乏监督,对厨师的资质证、健康证是否缺乏监督,等等,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食品加工要真正走上“阳光大道”,还需要加把劲,多给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每日广而告之丨09月12日丨星期五
每日广而告之丨09月10日丨星期三
每日广而告之丨08月27日丨星期三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