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贫困人口位列世界第二按照683元的中国标准,到2005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2365万人。但若按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的总数将不少于2亿,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
贫困人口状况恶化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举办这次论坛上,通过了旨在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天津滨海宣言”。宣言明确表示,当前中国的贫困群体弱势地位正在进一步突显。
从中国贫困线的标准占人均收入中的比重可以得出这一结论:1985年国家确定贫困标准时,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为200元,相当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50%,而2005年为683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的21%。
同时,消除贫困的难度也在加大。随着2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这2365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贫困农户的家底更加薄弱,往往遇到灾害、市场风险及家庭变故时就会返贫。
防止“卖血式”脱贫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雷明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对于当前扶贫中出现一些新问题的担忧。
他表示,中国的扶贫政策走过了从“政府输血”到号召“地方造血”的过程,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从全国来看,缓贫减贫的成效比较明显,但这只是经济上的指标。很多贫困地区都处于中西部的资源丰富性省份,比如贵州和湖南,从2000年进行西部大开发之后,这些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以西电东送为主的工业化过程。但地方政府除了财政收入之外并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国家或是省直接投资的,90%以上的工人都来自外地,对扩大当地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更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一些项目所带来的污染环境的后果。这将使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更加脆弱。”雷明将此称为“卖血式”脱贫,这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将陷入恶性循环
![]() |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田瑞璋: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尚在贫困线的贫困人口2300多万,处在温饱边缘线近5000万,还有城市贫困人口约2800万,因此,整个中国尚有1亿人处在脱贫的边缘。
他说,如果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提出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线的话,中国贫困人口将可能突破2亿,中国扶贫的任务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重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扶贫的难度越来越大。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厉以宁:年来的实践证明,越是贫困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就越容易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这样不但不能改善贫困地区的现状,而且必然导致生态状况日益恶化和资源的过度开发,结果将使当地的农民越来越贫穷,形成低收入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破坏,最后收入更低的恶性循环。
中国扶贫进程将随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厉以宁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要实现新农村,必须加速其扶贫和减贫进程。
18年前,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在550万的总人口中贫困人口就超过310万。自1988年成为扶贫开发生产建设试验区以来,毕节的贫困人口已经降至59万人。
但厉以宁认为,这59万人和中国其他地区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构成了考验中国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一块“硬骨头”,“如果农民不能摆脱贫困,新农村建设就只会是空话。”
截至2005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即人均年收入不超过683元)还有2365万,由于他们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其脱贫成本和难度加大。
与会专家呼吁全社会重视新农村建设中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建议财政新增的“三农”投入,应该主要放到欠发达的乡村,同时拨出专项经费,每年为贫困农民办些实事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