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走下“神坛”并非教育的胜利
2015-04-07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剑
   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高升学率、高获奖率给这座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城市带来无尽的荣耀。但随着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等政策相继出台,黄冈中学的优势渐失。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后来居上,无数优质师资力量被挖走……荣耀了近30年的黄冈中学,逐渐走下“神坛”,1999年后也再未出过省状元。

  在黄冈中学屡创教育“神话”的那些年,人们对它的关注,大抵都源于“成功学”上的一种内心崇拜。因为这标杆式的高升学率、高获奖率,不但让人们惊叹于这所学校成绩的斐然,也更会不自觉地促使那些对这所学校怀有敬佩之情的人,将其身边的普通学校和它来个大致的对比,在落差越大心理失衡便越严重,而自己却对身边的教育现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许多人便只能将内心的这种“不服”转化成尴尬的崇拜,并合力将这种崇拜塑造成一个常人不能及的高度,让无数的人都只能远远地“仰望”。

  而在因高考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等因素让黄冈中学优势渐失的当下,人们对它的关注,倒不是因为教育走下“神坛”而回归本位的喜悦之情,反倒是由于它不再符合人们对这所学校的理解而产生的埋怨心理,比如它多年都不曾拿到本省的高考状元,参加国际比赛也完全找不到“瓮中捉鳖”的获奖快感。此情此景,让人们在对这所学校自身实力产生怀疑的同时,也在另外的层面加剧了他们对“神话教育”的渴求之感,这大抵也是当下教育最为尴尬的存在。

  事实上,民众在黄冈中学今非昔比的命运中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心理,很大程度上也是教育本身投射给他们的观念反应。在升学率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成与败的逼仄现实中,学校需要一个教育“神话”来为自己揽得更优秀的资源和设施配套,而民众也更需要在这样的神话中为自己的孩子找到奋斗的基点,这相互勾连却又彼此利用的逻辑链条,让一个个教育“神话”在不断被创造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加剧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偏差理解。

  教育本不是竞技的跑马场,它也不需要“神话”的光环来将自己装点,它需要的,仅仅是一份平淡的外部氛围。因为教育的真正作用,乃在于通过知识的熏陶去完成个体人格的培养,从而促使他们找到生活改变的力量。如果我们总将教育吹捧到一个高大的“神坛”上,那么,这脱离教育规律的培养方式,总有一天会因为看不清脚下的路而摔得粉身碎骨。可喜的是,黄冈中学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被请下了“神坛”,其离平淡的教育似乎又近了一步。然而,这却并不是教育的最后胜利,因为类似“神坛”的搭建,早已在民众对教育的不正常理解下,在其他城市渐次开花。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