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教师留得安心暖心
2015-04-0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姜泓冰
   乡村教师的待遇、职称等小事,居然也摆上了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者的讨论日程——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一系列改革方案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排在了首位。虽然还未公布计划实施的措施细节,光看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义、目标的概念性表述,已知这一回是下了大决心,要将稳定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当成重点,实实在在地改变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面貌,补上教育发展的这块短板。

  乡村教育、乡村老师有多重要?“每次回家,走近村口的小学校听到琅琅书声,都很激动,觉得家乡充满希望。想到老师,就温暖、心安。他是村里所有孩子的启蒙老师,不光教知识,更教我们做人。”一个云南籍大学生说起家乡那所复式教学的小学校和教了村里三代人的启蒙老师时说的话,或许不能全面回答,却也是生动注解。

  可惜的是,留在我们视野或记忆里的乡村学校往往是破旧简陋、缺东少西、失规而低质;乡村教师的形象,大抵常见的也是生计艰难、苦撑苦熬、勉力坚持、饱受同情的。这样的处境,随着整个国家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和对边远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教师工资与公务员挂钩等政策的实施,近些年来已大大改善。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优秀学生读了大学后便不肯回乡、乡村教师“孔雀东南飞”现象,并未改观。一个带着理想的年轻师范生驻进山村小校,几年后,却因为结婚、儿女教育等考量而变了初衷,努力的目标变成了“上调”乡镇中心小学、县城、省城,乃至跨省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去任教——如此单向“上调”的流动潮,已持续多年。如何变换流向,或是形成良性循环,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造成乡村教育落后、乡村师资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改变它也是一个需要持久努力的系统工程,真如中央深改小组所说,要“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从根本上说,培养一个终身扎根乡土、为村里所有孩子启蒙的优秀教师,建立一支师德和业务水平都过硬的优秀乡村教师队伍,不单是教育的事,更要放在恢复和延续乡村文化、让乡村不再继续人走地撂、成为荒凉空壳的高度上,放在整个基层社会建设的大系统里看。

  简言之,一方面顺应人口迁徙流动大势,让更多进城务工者通过教育培训而能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完成身份转换;另一方面,建立更好的乡村教育体系和乡村教师队伍,像发达的根系,深扎在乡土,自会慢慢固定住流失的水土,回复乡村的血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