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遭遇干旱 连续三年未降水(图)
2006-05-12

2006年5月9日,甘肃省会宁县柴门乡王妈妈拿着旱死的玉米苗欲哭无泪。10年10旱是会宁县的基本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312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2003年10月以来,会宁县中北部的15个乡镇持续干旱,至今未形成有效降水。这次旱灾时间之长、程度之严重、范围之广,是会宁县近几十年未曾遇到过的。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白圈子村村民在已经荒废两三年的土地上开始新一年的春耕(5月9日摄)。宁夏中部干旱带2006年遭遇罕见旱灾,已连续600多天没有有效降雨的地区范围涉及11个县(市、区)、68个乡镇、887个村,大部分地区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大旱面前,宁夏中部干旱带147万受灾群众不等不靠,因地制宜,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生产自救。他们在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引水灌溉、铺地膜、拌良种,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5月8日、9日,宁夏境内普降小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田土壤墒情,老百姓开始购买种子和化肥,在已经荒废两三年的土地上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白圈子村的一位妇女在灌溉过的地里播种西瓜(5月9日摄)。

中宁县喊叫水乡白圈子村供全村饮用的一口水窖即将干枯(5月9日摄)

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喊叫水乡白圈子村的土地上都覆盖了一层砾石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农机站工作人员在抽水点安放抽水机泵(5月9日摄)。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的村民在抽水点牵引用于灌溉的水管(5月9日摄)。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用于灌溉的水管长达1公里(5月9日摄)。

在宁夏海原县兴仁镇东滩村,地方政府免费给老百姓提供的生产用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宁夏海原县兴仁镇东滩村,一辆水车从已灌溉过的农田旁经过
 
来源:ChinaFotoPress(北京)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