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不能只有谴责与追究
2015-03-26来源:荆楚网
   日前,一组来自云南富宁县的照片被上传至网络:6名年轻女孩殴打1名初二女生后举着剪刀手拍照,并配上了3个笑脸鼓掌的表情。照片发布后立即引起网友的愤慨和谴责。(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殴打照片发布,网络媒体转载,警方抓获嫌疑人,政府展开责任追究,相应官员付出代价,校长停职检查……一套程序,疏密有致,井然有序,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仿若制造一件工业品,站在生产线的这头就可以知道那头出来的产品经过种种程序及结果。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自然要承担相应责任。但是这6名年轻女孩怎么沦为犯罪嫌疑人的,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当如何走下去却往往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

  蝴蝶扇动了翅膀,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场灾难性的风暴,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样的例子在教育方面也是有效的,一个微小的教育环节,一个细微的心理环节,如果被忽视,常常的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在这则新闻报道中,有两个细节值得重视:一是这6名女孩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不懂教育不懂法律,其中一个父母常年在打工,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二是学校没有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甚至认为“学生间经常约人打来打去的”算不上违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发生校园暴力都难。

  什么样的土壤就长什么样的树。精神的培养基虽无法决定未来的高尚与卑下,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当下。当家庭无法为孩子成长提供足够的精神营养时,当家长持“把自己的孩子关进去,关几个月教育好再回家”的观点时,孩子不仅没有得到家庭的安抚,更可能受到“精神打击”,甚至有可能产生新的怨恨,造成新的不幸。

  关怀远比谴责来得更重要。要化解子这些辍学女孩的戾气,当然需要有关部门“抓住影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手段、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育人环境”,更重要的是引导她们家庭给予足够的关怀,让其感受家的温度。对学校而言,保护好教育好学生是天职,法制教育与心理疏导不能有遗漏,学生成长的细节就是蝴蝶的舞动翼翅,不只有美丽,还有其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