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长短未必是高中教育症结所在
2015-03-19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所长杨占秋就高中学制问题接受了媒体专访。他认为,我国普通高中(含职业高中)应该实行免费教育,并且高中的学制设置也应进行调整,将三年制教学模式改为两年制。笔者以为,压缩学制的观点有待商榷。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高中学制基本稳定在三年,从高一到高三已成为普通高中教书育人的完整过程,这既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摸索的成果,也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客观事实。高中教育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学习,更涵盖了形成正确的三观、领会和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主和法律意识、具备合作沟通的能力、拥有强健的体魄等方面内容。如果将三年学制缩短为两年,那么在文化知识之外的其他内容的学习,是否会因时间受限而被影响?

  从课程设置来说,根据目前正在实施的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关精神,学生能用两年较为从容地完成相关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再留出一年对自选的科目进行更为集中深入的学习,这本身符合学生的自我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否则如果直接把这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包袱”丢给大学,那么已进入大学专业学习的学生还有多少人能有“再来一遍”的机会?

  从高中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现阶段各地高中正逐步往内涵建设的方向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占去了一定的课时,这些蕴含着本土文化基因和生命力的课程,是帮助高中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手段。一旦学制缩短,这些课程势必是“被压缩”的首选,学生失去的将是差异发展的大好时机,而这又恰恰是“应试科目”所无法补救的。

  即使将学制改为两年,难保“高二”不再成为“复习、准备高考”的“高三”,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未见得真的能因为学制减少而相应减少。其实,明眼人都明白,如今的困境在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博弈,这场博弈的关键点并非学制。

  改学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需经过严密论证、系统部署、周详规划,其中牵涉了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甚至高校录取等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重置,这样的大动作是否适合正在实施新高考改革的普通高中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任何一项事关教育的重大变化,师生都应成为最终的受益人。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当下高中教育的问题,也许走进高中,亲身实践,或许更能切中肯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