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节霾”,叹息中也要反思
2015-02-24来源: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今年的春节,尽管不少地方要求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我国众多的地方仍形成了连日不散的“春节霾”。

  诚然,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民俗,是欢庆春节的特有方式。不过也须看到,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春节霾”就是燃放烟花爆竹所直接造成的。谈及雾霾,几乎没有人不埋怨甚至痛恨的,但许多雾霾的形成,恰恰拜人类不恰当的活动所赐。春节在带给我们团聚、欢乐、祥和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

  要民俗还是要环境,已然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其实,燃放烟花爆竹而致“春节霾”的背后,包含着许多与现代人格格不入的东西。“春节霾”,让人连声叹息,叹息中须有清醒的反思。

  “春节霾”,夹杂着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我们不能将燃放烟花爆竹都统称为民俗,因为从除夕到初五,有些烟花爆竹是根本不需要燃放的。譬如,除夕晚饭前,不少人会敬天地鬼神,想请诸神“上天言好事”,自然得用烟花爆竹送他们一程;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为了祈求新年发大财,初四午夜过后,人们争相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持续到早上七八点钟;如此等等。与其说这些是民俗,倒不如说是封建迷信更为妥当。

  “春节霾”,裹挟着固执与自私。从现代观念来看,燃放烟花爆竹,绝对是弊大于利,致使春节沉沦于大面积的环境污染中,让人无路可逃。那些热衷燃放烟花爆竹者,基本也知道烟花爆竹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但仍乐此不疲,相互攀比着,看谁家舍得花钱,看谁家排场惊人。这暴露出部分人的固执与自私——固守落后,袒露浮躁,尽显狭隘。

  “春节霾”,凸显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春节到来之前,媒体连篇累牍的号召民众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更是以禁令的形式要求人们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但某些人依然故我,该怎么燃放还怎么燃放,丝毫不考虑自己在环境保护上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你放我放大家放,“春节霾”自然会不期而至,而且迟迟赖着不走。

  现代人应有现代理念,应向落后、保守、自私、浮躁告别,为了环境,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别让烟花爆竹整得春节乌烟瘴气,别让烟花爆竹搅得人心神不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