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多投”录取模式,让考生选择高校更自由
2015-02-24来源:新京报
   以前我们经常听说,某个中国学生被好几所国外高校录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档多投”能推广开来,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将成为平常事。

  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探索“一档多投”录取模式,依据考生志愿将档案同时投放多所高校,增加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机会。

  2008年,教育部在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6个省市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试点改革。而目前已有超过半数的省份采用这一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高考录取中的“撞车”现象,且增加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然而,平行志愿只是意味着,同一录取批次A、B、C三个志愿是平行关系,均被视为考生的第一志愿,不再厚此薄彼。但在具体投档时,仍只是将考生档案投向其中一所院校,即考生只能被一所院校录取。

  为弥补这种缺憾,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一档多投”意味着,一个考生的档案会投向多所院校,考生可能同时被多所院校录取,收到多份录取通知书,然后权衡各种因素,最终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前我们经常听说,某个中国学生被好几所国外高校录取,令人羡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将成为平常之事。

  “一档多投”扩大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众所周知,在高考录取中,高校与考生长期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高校可以选择考生,可以在一大堆考生中“挑三拣四”,然后理直气壮地对其他考生说“不”,而考生却没有机会在一大堆录取通知书中“挑肥拣瘦”,然后对其他伸出橄榄枝的高校说“不”。今后这种情况将会改变,高校可以挑选、拒绝考生,考生也可以挑选、拒绝高校。这种双向选择扩大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构建高校与考生的平等关系,考生将会赢得高校更多的尊重。

  “一档多投”还将倒逼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考生可以在多份录取通知书中选择心仪的高校,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在目前高考人数不断下降,有些高校“吃不饱”的情况下,“一档多投”对高校的倒逼作用将更加明显。高校唯有“以教育质量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在渐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才能依靠优质生源让学校做大做强。

  当然,“一档多投”可能会给高校录取工作增添不少麻烦,这需要通过合理、细致的制度设计加以解决。无论如何,“一档多投”是大势所趋,代表着高考录取改革的正确方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