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残存的歧视话语仍待消除
2015-02-23来源:网易评论 作者:王晓华
       在羊年春晚中,蔡明式毒舌再次引发了不少吐槽。尽管她已经节制自己的讽刺欲,但还是部分重蹈了调侃生理特征的覆辙。譬如,称潘长江为“大个子”,就摆脱不了身高歧视的嫌疑。

       当然,如此说话绝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她和整个小品。从总体上讲,《车站偶遇》的编剧、演员、导演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自制力。或许,他们感到困惑的是:在平等精神日益普及的今天,讽刺艺术的底线何在?如果去掉了任何调侃性的话语,喜剧怎么维持其喜剧性?对于蔡明等以戏谑见长的演员来说,如何保持精神和技巧的平衡?显然,正是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某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惯性又起了作用,歧视性话语又借演员的“毒舌”溜了出来。

       小品属于喜剧艺术。喜剧离不开讽刺,但讽刺不等于歧视。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大哲亚里士多德强调喜剧家不能歧视人的先天缺陷:“没有人去责怪一个天生丑陋的人,而责怪那些因不锻炼和不慎重而导致如此的人。对于伤残人也是这样,谁也不会去嘲笑一个生而盲目或因疾病、打击而失明的人,却都在责怪那些因酗酒和放荡而致盲的人。所以,凡是由我们自己而造成的身体上的恶,都要受到责备,而我们无能为力的就不受责备。”

       只有那些和自由意志相关的东西才可以讽刺,而任何讽刺都不能伤害人的尊严。从这个角度看,“一颗黑心,两种准备”属于合乎情理的戏谑,但某些先天的生理特征则不应该被调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有效地清除歧视话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