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医患信任桥梁还需走心的沟通
2015-01-30来源:荆楚网
   8位产妇自然分娩宝宝,3位产妇做剖宫产,一位失血严重的产妇要抢救……大出血的产妇顺利抢救过来了,宝宝们都顺利娩出了,而一位助产士却累得晕倒在产妇身旁……这是25日凌晨发生在市一院产科病房的惊险而感人的一幕。(1月29日大众网)

  在迎接新生命曙光的同时,医生却累倒在岗位上,这个真实而美丽的故事让人心疼、感动和敬仰。在大众舆论一致为其点赞的同时,部分人心生疑惑:这还是我们熟悉的医生面孔吗?的确在有些人心中医生是自私、冷漠甚至是唯利是图的,他们认为医生不负责任,拿病人当试验品,有的医德缺失的医生还不拿红包不办事。这些不满情绪的积压直接导致患者对医生丧失信任感甚至还产生了敌视的看法。

  “医患矛盾”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高频词,而关于“谁该为医患关系紧张负责”的问题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拿“医生手术台自拍风波”来说,患者认为医生无视病人情感,把病人当做自拍参照物,有违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是医生有错;医生却认为手术的成功医生也为之开心,奋战了七八个小时只是最后留个纪念,不值得引起非议,是家属小题大做,医患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冷静看双方观点,我们会发现,之所以矛盾升级是因为双方都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没有丝毫的退让和宽容,这样的观点交换,无异于拿情绪在交流,于解决问题是丝毫无益的。

  我们要在每个事件中得到该有的启示和教训,不放过每次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探寻解决的良方。试想医生如果感受到患者家属不安的表情、焦急的身影,还会不会用自我庆祝代替分享喜悦?患者家属如果体谅医生高负荷、强压力的工作,会不会为医生放下敌意和仇视,多让出一寸和谐、宽容的土地呢?说到底,医患矛盾的根源就是双方都不肯为彼此打开尘封的心门。

  医患关系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情感认知基础上,解决矛盾难在情感的互通和融合,从医生角度讲既然穿上白大褂就要对每个生命负责,除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习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从患者角度讲要释放潜藏的警惕、怀疑、仇恨的负面情绪,拿出真诚、尊敬、信任的态度,留给医生放开手脚做工作的空间,套用热播电视剧《青年医生》的一句台词:现在的医患关系最难的就是那句对不起……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