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
2015-01-23来源:齐鲁网  作者:廖水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好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李克强表示,中国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几十年乡村医生仍将长期存在。他强调,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待遇,让有能力的村医乐意留在乡村。(1月20日新华社)

  2012年,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大型公益活动,深入生动地展现“最美乡村医生”扎根乡村、医者仁心、执着奉献的“最美”品格,让乡村医生这个被淡忘的群体形象再次回归公众视野,肩挎药箱,走村串户,嘘寒问暖,把脉问诊……

  然而,一方面是当前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乡村医生作为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是乡村医生构成趋于老龄化,而微薄的收入、艰苦的事业又让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一职业,乡村医生面临后继乏人的现实困境。此外,乡村医生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上也是政府提供的必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一手拿着镰刀锄头,一手拿着听诊器。乡村医生的身份仍然是农民,收入没有保障。在2013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曾做过一个对3个省12个县100个村庄100个诊所100个乡村医生的调查,其中最大年龄的是78岁,最小的44岁,平均63.4岁,平均每个月收入300多元,不少乡村医生迫于生计,已无奈改行。

  广袤的农村大地,在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待遇低下的困境中守护着几亿人民群众的健康,百万乡村理应获得“制度补血”,也只有给乡村医生一份体面的生活、一条向上的阶梯,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服务更多的乡亲,才能健全医疗体系的社会网络,筑牢农村医疗的基底,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二十一条要求“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规定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合格后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善待乡村医生,给乡村医生更多关怀和关注,给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多的倾斜和投入,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让乡村医生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本来就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温度和远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