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明厨亮灶”仍要加强食品监管
2015-01-20来源:荆楚网 作者:叶建明
   曾几何时,挂在餐厅厨房门口的“厨房重地闲人免进”几个大字成为挡箭牌,也挡住了消费者监督的眼睛。记者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该省已经在2310家餐饮单位推广“明厨亮灶”。(1月19日《 广州日报》)

  基于物质生活渐次丰盈后,老百姓对身体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焦虑。现在的老百姓,对街头餐厅厨房从“暗箱操作”变为“明厨亮灶”可谓是有了很高的心理期待。

  事实上,有些精明的商家已经从老百姓的这种普遍心态中嗅到了商机。一些街头小摊现做现卖的蛋糕、小吃之所以异常火爆,就是迎合了老百姓的这种心理期待。餐厅比小摊高档些,但在食品危机之下,一样面临着“泼脏水效应”,一样面临着顾客的不信任。由此,餐厅若要顾客盈门,首先就是要解决食客的不安全心理,而将封闭式的厨房改为透明或可以屏幕监控的“明厨亮灶”,无疑会大大提高食客对食材的安全感。

  当然,也许会有餐厅埋怨增加了额外的改装费,但且不说付出的改装费可能会带来的效益(说可能是因为餐厅要顾客盈门还涉及厨艺服务地段等因素),单就从行业的角度看,这样的行为也属于一种“自我救赎” ,是行业道德危机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进而言之,也是社会信任被撕裂,社会需要付出的代价,社会以一些额外的措施来弥补信任的鸿沟。社会信任的流失以及一些食品制作过程的黑幕重重,让老百姓更愿意亲眼看食品制作的全过程。

  不过,如同网络“有图未必有真相”一样,食客的眼见也未必就一定真实。倘若老板就是要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也可把劣质的食品先伪装好。食客只能通过透明的玻璃看或通过监控屏幕看,不能触摸,不能闻,依然很难辨别食材的好坏优劣。

  所以,虽然“明厨亮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作伪作假的难度,提升了食客的食品安全感,但此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餐厅欺诈作假的现象。而要让餐厅的老板都守法经营,最重要最跟本的办法仍是加强监督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勤于抽查,勤于执法,用专业的知识,专业的仪器把假冒伪劣食材打出原形,有关部门千万不能因为推广了“明厨亮灶”就忘记了监督监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