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语境下公众挑剔的心理是一种监督
2015-01-08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方

  哈尔滨“1·2”大火已经扑灭,但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仍在蔓延。灾难发生时,哈尔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嘉兴身穿一件价值不菲的羽绒服现身火灾现场,被网友称为“棉服哥”。石嘉兴所穿品牌羽绒服国内售价在万元以上,而石嘉兴回应媒体称,衣服是女儿由国外购买,不过人民币几千块钱。

  一件名牌羽绒服又给官员“引火烧身”。网友追问怒气冲冲,官员回应小心谨慎。从“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到“皮带哥”李建国,这些年因为“吃穿抽戴”问题摊上事儿的官员并不少,民众对这方面的信息也更加敏感。一盒豪华香烟、一条名牌皮带、一块奢侈品手表,经过舆论聚焦、放大,官员很有可能就会遭到“劫运”。而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灾难现场,任何与现场情形不搭调的细节,比如官员的某个不恰当的表情,也会成为刺激公众神经的导火索。

  火灾现场哈尔滨这名官员所穿的名牌羽绒服到底有多大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剥离一下灾难语境。作为哈尔滨市委常委,一个厅级官员的收入能不能消费起一件名牌羽绒服?国外代购几千元也好,国内专卖上万元也罢,单单看这件名牌羽绒服,并不是官员收入“不能承受之重”。在东北,因为保暖需要,冬天穿一件质优的羽绒服并不是过分要求,只要自己的合法收入足以支撑其消费,这件羽绒服本身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哈尔滨道外区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1月2日着火,大火持续了20多个小时,造成11层高的建筑坍塌,5名消防员牺牲、14人受伤。如此惨痛的后果公众足以痛心,而随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的消息通报中,全文585个字有258个字都在说“领导高度重视”,更是引得舆情汹汹。在这样的灾难语境下,官员的言行举止、“吃穿抽戴”等细节都会激发公众的逆反心理,于是便有了公众“羽绒服都穿这么贵,真不知道其他东西能用到什么价位”的诘问。

  灾难语境放大了公众对官员的挑剔心理,不过我们没必要对此刻意遏制。因为,尽管这种自发意识的挑剔可能会“过度联想”甚至“无厘头”,但它首先是对官员的一种监督。如果官员畏惧公众的挑剔,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才能重视公众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当灾难语境放大公众对官员的挑剔心时,媒体舆论有没有必要去“过度配合”?一件名牌羽绒服穿在平时合情合理,穿在灾难现场就成了问题。而它又真的算得上“问题”吗?如果舆论过于配合,网友很有可能会忽略重点,无暇顾及那些真正的问题,身陷盲从的挑剔之中。在“挑剔”与“监督”之间,每个人都应该更理性一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