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危机警示的亚洲安全问题
2014-12-1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亚洲长久和平稳定的依靠,绝不是陈旧“均势”理念支撑下的冷眼僵持对立,而应是亚洲国家的合作共赢,是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  

  思考亚洲安全,不少分析人士习惯于从各国增添了多少舰艇、战机出发。而不久前马尔代夫的一场“水荒”却在提醒人们,把脉亚洲安全,缺不得综合思维。

  12月5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的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突发火灾,导致全城超过1/3人口遭遇淡水危机。中国海空军以及民航迅速组织力量,第一时间为受困民众提供淡水并为马方的修复工作提供帮助。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亚洲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的背景下,这样的共同安全意识与合作精神尤显重要。

  如果说马尔代夫供水危机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同时出现的另外两则新闻则进一步表明了亚洲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复杂挑战。8日,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东南亚“金三角”地带罂粟种植规模如今已增至2006年的3倍,鸦片产量随之大增,控制毒品面临严峻形势。而肆虐数日的台风“黑格比”,则造成了菲律宾大面积受灾,让人回想起了去年导致上万人丧生的台风“海燕”。

  在拥有全世界67%人口和1/3经济总量的亚洲,面对各国民众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安全风险,无一不需要被认真评估。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亚洲在全球格局中所占的位置日趋重要,域外各方对于亚洲安全的关注正在升温,而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将中国的迅速发展视为影响全局的最大变量。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将新著《亚洲大熔炉》第一章命题为“人文主义者的困境”。其逻辑是,在中国力量渐长的背景下,21世纪将在亚洲海面上发生的故事,其核心元素是利益和权力,道德层面的内涵将退位,因此故事的关注者将主要是军事专家和战略分析者,而非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的思想家。

  然而,单单从利益和权力的角度出发,并不能完全识别历史的脉相。持续数十年发展之后,中国的块头和作用今非昔比,但是判断中国对于亚洲和平稳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理解中国以怎样的思路运用自身不断增长的力量。

  在今年5月召开的亚信峰会上,中国郑重提出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中国此次对待马尔代夫“水荒”的快速反应,是中国体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万千行动之一,也是中国坚定践行亚洲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亚洲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亚洲和平发展同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亚洲长久和平稳定的依靠,绝不是陈旧“均势”理念支撑下的冷眼僵持对立,而应是亚洲国家的合作共赢,是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亚洲安全,应当多呈现互帮互助的温暖景致,而不是所谓“人文主义者的困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