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人身上发现公民的德行
2014-12-05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林坤
   借用狄更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道德经受冲击的年代,也是一个道德亟待重建的年代”。在道德伦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疑问也许是,传统美德到底还值不值得坚守?与现代生活及价值观相适应的道德又去哪里寻求?

  如果你也抱有这样的疑惑,不妨看一看“好人365”专栏中出镜的代表人物身上来。他们都是你我身边最朴实无华的人。因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是无数平凡人的缩影;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种种美德与情操,恰好契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他们的身体力行和处处坚守,恰好提供了一种道德转型的途径。对我们来说,关注他们,是为了曾经的感动;解读他们,是为了获得启发;认同他们,则是为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试图给予“道德困惑”一个坚定的回答。

  这些代表人物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大全”,而是因为他们都十分真实。比如被落石砸断手臂仍坚持行驶的好司机杨杰,比如冰冷河水中上演生死营救的好校长王国良,又比如照顾盲兄45载的好弟弟张永武,他们身上闪现的,不仅有传统道德中的孝义、勤俭、务实与尽职奉公,更有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所亟需的崇尚法治、追求公益、自立自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而这些,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同样存在着,全国有,湖北有,武汉也有。他们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2010年湖北曾有多位道德楷模集中出现的“群星现象”,究其根源,无非是这片土地上早已有了适应美德生长的深厚土壤。

  当然,我们要的未必全是楷模,而是一些能切切实实影响我们的人。这些人平常能在楼道里遇见,跟我们一起排队买早点,甚至直接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有他们在,我们总会感到温暖,觉得生活更有味一些。

  长远来看,美德的种子必须种进下一代的心田里,社会才会越来越正派。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时下演艺明星已成为青少年道德榜样的第一选择。是把孩子们交给电视上的戏剧人物和歌舞演员,还是交给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人?这应该是个显而易见的抉择。好人365,无非寓意着好人每天都有,要发现善,传播善。所以,和众人之力起来,既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不远的将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