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伟:愿社会读懂残疾人的心
2014-12-0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赵仁伟
   曾经我时常抱怨,老天和我开了个太大的玩笑。大二那年暑假,在帮家人晒绿豆时,我因为中暑从房顶摔下来,高位截瘫,除了头以外,全身其他部位都不能动。

  只能吃低保,仰仗新农合,我沉郁了好长一段时间。让我重燃生活渴望的,是村里通了宽带,在政府和热心人的帮助下,我用上了电脑,学会了用嘴咬着筷子打字。它让我重新接入了外面的世界,敢于梦想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然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要融入社会,走出去就是无比艰难的第一步。无数次一个人躺在屋里,透过窗户,呆呆地望着人们在小区的健身场锻炼身体。我只能深深叹口气,转过头。生病后,我已经很多年没下过地了。

  有一次,一位老同学来看我,推着轮椅带我出去转悠。在一家商场门口,面对高高的台阶,我对同学说:“不去了吧,我上不去。”同学说:“没事,我找人帮忙抬你上去。”被几个好心人抬上台阶后,一个保安指了指门口贴的告示,“轮椅和盲竿不能进入商场”,我感到异常尴尬。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没事还是多在家里呆着。

  曾经认识一位残友,他用了一个月穿越新疆,让我们这些残疾朋友非常羡慕。然而,不幸的是,这位朋友回到家后不久就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沿着熟悉的盲道前进,盲道居然被施工队挖开了……

  从大环境上讲,这些年,国内残疾人的境遇还是有了很大改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日渐形成,残疾人的社会权利有了更多保障,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大为减少。

  然而,每次坐着轮椅出去,我能感觉到,周围的目光中同情多于正视。就内心而言,残疾人更希望社会把自己当正常人对待。社会应该关注残疾人的心理需求,而不是以想当然的方式去帮我们。过分的同情只会弱化我们的生存能力、助长依赖心理。

  只有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给予关爱,我们的潜能及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渴望有一天,残疾人不再是被动的受助对象,而是变为平等参与的主体,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实现人生价值。

  时常想起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坐着轮椅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你将会发现,那些你本以为存在于世上的差别其实远非那么明显。你们将会看到我们共处同一个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真实的反映。我非常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除了看到高大的建筑、华丽的场馆外,还能在大街小巷看见残疾人畅行无阻。他们的脸上,是安详,而不是焦虑;是快乐,而不是阴郁。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梦:阳光、色彩、音乐、运动……对残疾人来说不再一生难求;读书、工作、爱情、聚会……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山峡谷。

 (作者为河南省渑池县文联工作人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