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节目不能“只管人不管物”
2014-10-1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乔杉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要求加强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审查工作,明确规定,电视养生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使用演员和各类社会名人担任主持。 

    国人最重视养生,但又最不懂养生知识,两相夹击之下,现在养生节目特别红火。不能说节目都有问题,但问题确实不少,很多养生节目不仅夸大宣传,而且明为宣传实为推销,已成变相广告。

    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现在养生节目,看似红红火火,实则暗流涌动,已经遇到了公信力危机。由是而言,加强对养生节目的规范,不仅有利于观众,而且有利于养生节目本身的发展。

    对于规范养生节目,舆论基本持欢迎态度。但有两个细节,却引起不小争议。其中一个是“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诚然,许多社会公司制作的养生节目,存在不少问题,但制播分离是一个趋势,社会公司也不具有道德原罪,“以貌取人”涉嫌身份歧视。还有一个是“不得使用名人主持”。这条也是针对现实来的。但名人并不是法律概念,名人不能当主持,可主持人时间长了也会成名人。这条规定有成为笑话的可能性。

    无论是“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还是“不得使用名人主持”,都有唯身份论的味道,都是一种“管人”。诚然,养生节目已经出现的问题,很多与此有关。但要看到,这只是标,并不是本。真正决定一档养生节目科学性和公信力的,不在由谁制作,也不在由谁主持,更在于内容。只要内容具有科学性,无论是谁制作,无论是谁主持,都对社会有益;而只要内容出现问题,无论是谁制作和主持,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禁播和惩罚。因此,养生节目管人更要管物,要把对内容的把控放在第一位。

    养生节目与其他节目不同,必须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鉴于此,这里提出两个建议。其一是提高进入门槛。《通知》明确,“凡在专家资源、节目资金、制作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条件的电视台,不得盲目跟风制作养生类节目”。这里强调的是资质,应把资质更加明确化,用资质卡人而不是凭身份选人。二是成立伦理委员会。养生节目的内容具有专业性,一般人不具备发言权。而从张悟本等伪大师的教训看,一些专家也只是事后开炮,当时要么不讲要么没机会讲。有关方面不妨建立一个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成立监督伦理委员会,对各档养生节目进行审查和监管,不给问题节目露脸机会。

    养生节目不能带病上路,必须健康前行。当然,即便提高了进入门槛、成立了伦理委员会,也不是万能的。但不管如何,养生节目不能“只管人不管物”。而且这两个建议,也不影响其他内容的落实。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