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技术论”导致了“有害技术成专利”害人恶果
2012-04-28

“唯技术论”导致了“有害技术成专利”害人恶果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2428

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不仅多家知名药企身陷丑闻,而且用废皮革提取明胶进而制作空心胶囊的产业链也逐渐清晰。令人想不到的是,用废皮革提取食用明胶,居然曾获得过国家专利!

427的《华商报》报道说,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皮革废料制食用明胶成专利技术这一疑问时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过10件利用皮革废料提取食用明胶的相关专利申请,其中2件曾获得批准,但均已失效,目前没有处于有效状态的相关专利。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作出这一回应之前,废皮革提取食用明胶这样的作坊产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见不得光。但谁又想得到,这个技术居然还曾经获得过国家专利,破皮鞋生产食用胶,居然还是受保护的,天下奇闻,恐怕莫过于此。如今专利虽已失效,但有一个问题却不得不追问下去——这种害人不浅的技术,当初是怎么通过严格的专利审核的?

设置国家专利的目的,是鼓励和保护发明创新,但专利之审核,却不能陷入唯技术论的泥沼之中。实际上,为了遏制专利审核的唯技术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经做出明确限制: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此外,《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也明确禁止制革厂鞣制后的废料用作食用明胶原料。这些法律法规的目的就是技术要为公共利益让路,一项技术,不管它怎么创新,只要妨害公共利益,就应该被束之高阁,更不用说获取国家专利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也说,审核专利申请时,将重点考虑这些遏制有害专利的法律法规,那么,皮革废料制食用明胶这一有害专利,当初又是怎样通过审核的呢?审核者又该承担怎样的渎职责任?

无视公共利益、只管产业价值的唯技术论已经害人不浅,其中食品和药品领域更是重灾区。如成为国人心中永远之痛的三聚氰胺事件,往生乳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就曾被视为行业内的新技术,成为节约成本、提高产值的典型。但正是这样的所谓新技术,却害了无数的人。而我国食品领域添加剂泛滥,也是唯技术论结出的恶果,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面粉增白剂,居然也在公众质疑声中顽强生存了二十几年才被禁用。

食品安全事故频出,还能放心吃什么成了天问。打补丁式的整治,无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更无法挽回人们的信心。树立公共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走出唯技术论的泥沼,不管是行业利益还是其他经济方面的考虑,都应该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如此,食品和药品行业才能正本清源,国人才能有吃得安全的基本信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