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委昨发布“‘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
4月18日,市科委发布了“‘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作为本市第一次全面的科技需求调研报告,包括以“争取于2010年解决北京沙尘暴问题”为目标的“治理大气污染,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系统解决方案”等12项被提炼为“十一五”期间北京的重大科技需求。
引入先进技术检测现有管网
2004年,北京供热、煤气、天然气等管道长度合计约2万公里,其中40%的地下管道情况并不清楚,而且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大型的水管崩裂事故平均约4天就有1起,再加之由于地下管线的多头管理,导致“马路拉链”现象层出不穷。
对此,科技需求调研报告认为,北京急需建设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报告认为,虽然目前供水、供气、供热都已有了部分地理信息平台,管网节点都有信息,但由于管理分散、信息系统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需要运用新一代IPV6等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完全数字化监控管理。同时鉴于北京目前复杂的管网情况和众多安全隐患,人工检测的方法已不可行,必须要开发推广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如机器人等,对现有管网设施进行安全检测,通过新技术引入实现有效的安全预警。
“五水联调”促进循环水务体系
根据北京未来人口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北京的水资源一次需求总量将达到46亿立方米以上。所以,北京必须通过科技积极提升再生水、雨洪水的利用水平和规模,加快南水北调进京。在借助有效科技手段对水资源供需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实现对“地表水、外调水、再生水、雨洪水、地下水”的“五水联调”,以优化供给配置。
北京旧城将建实时监控系统
北京旧城保护一直被“建设性破坏”和“消极性保护”带来的种种问题所困扰。对此,科技需求调研报告认为,北京应建立旧城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监控体系。建立北京旧城数据库,详细记录每一座建筑物建立的年代、面积、居民等信息,建立统一的编号,也就是身份识别码,并通过三维技术全方位记录建筑物的整体格局、色调、每一间房屋的情况,形成虚拟的北京旧城。同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北京旧城的精准数字地图,建立比较完整的实时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旧城建筑情况。该系统还将作为今后旧城管理的基本信息库,随着旧城保护的进程而不断更新。
力争2010年解决沙尘暴
“治理大气污染的科技需求来自源头和过程治理、实时监控、标准体系三个方面”作为12个重大需求中的第一项,报告指出,有效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系统解决方案需要以对污染物的实时监控为基础,以大气质量标准体系为依据,按照排放标准对污染源头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改善北京土地质量,开展跨区域综合治理,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在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解决北京沙尘暴问题;2015年基本解决北京可吸入颗粒物和扬尘问题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