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来工的“慈善梦”
2013年05月24日
我是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农村人,15年来一直在北京辗转打工,是一个普通的“北漂”。在北京经常得到一些好心人的帮助,我也就想着怎么帮助别人,捐些小钱或去当一天义工,而这就成了我的“慈善梦”。
我第一次捐款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当时我在北京的一家小学当清洁工,一天晚上听电台的赈灾晚会,一个抗洪英雄哭泣着讲救灾故事,我听了感动得跟着流眼泪,第二天就到邮局给中华慈善总会寄了50元。那时我一个月300元工资,还要给甘肃农村老家寄钱,一下子捐了1/6的工资,让我过了好几天的紧日子。
第二次捐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地震波及甘肃天水,我家的一间土坯房震成危房。先是我所在的单位组织捐款,我捐了200元。接着天水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组织老乡为家乡捐款,我捐了100元。当时手头不富裕,我却没给家里寄一分钱,现在想想有些罪过感。人有时候是这样的:做慈善时宁可穷家人,也不穷别人。
最近三年,我的捐款频率明显增多了,2010年给一个在京的重病老乡捐500元,2011年给一个在京的工伤老乡捐500元,2013年4月给甘肃秦安老家的一个困难学生捐200元。
除了自己捐款,我还成为某些公益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这让我的“慈善梦”外延了些。2011年8月,甘肃秦安老乡姜艳红在北京装卸货物时从高举的叉铲上摔下来,神志不清,而工头逃之夭夭。姜艳红的母亲天天哭,把医生哭软了才给些药。过了三个月,王治魁律师把此事转告我,我便写了一篇《老乡摔伤之后》的文章发在11月3日《新华每日电 讯》“草野·宇下”栏目,结果探路者公司的老总盛发强看了文章就捐了1万元。王治魁律师干脆把当期的《新华每日电 讯》报纸呈给天水驻京办负责人王旭,结果天水驻京办号召在京的老乡捐款,短短几天又捐了2万余元,这才让老乡姜艳红做了脑部手术。
其实,这五六年间我的“慈善梦”还有一个细微变化,那就是从申请
除了捐款和倡议捐款外,我还抽空当义工,一次是去整理募集到的衣服,一次是去工地给农民工和街头流浪者发放棉衣。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有爱心的人,他们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美丽的“慈善梦”。
这几天,我的“慈善梦”又因雅安地震而萌动,除了自己捐款外,还想如何让所工作的医院资助一把灾区,我准备向院领导提议时,领导却抢先一步宣布:5月份全国12个分院的一部分手术费用将会作为善款捐给雅安地震灾区。我现在的“慈善梦”就是跟着院领导亲自到雅安,把善款送给一户或两户的困难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