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毒品青少年成消费主体
2012年06月26日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合成毒品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合成毒品吸食滥用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成为消费主体。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合成毒品犯罪案件数持续上升。2011年,全国共破获制造合成毒品案件529起,同比上升20%;内地除甘肃、西藏外的29个省(区、市)均查获制毒案件。全年共破获冰毒(片剂)犯罪案件4.15万起、氯胺酮犯罪案件6255起,同比分别上升25.8%、14.8%,全国22个省(区、市)冰毒(片剂)缴获总量均超过海洛因缴获总量。
值得注意的是,合成毒品吸食滥用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和侵害。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179.4万人,滥用合成毒品人员58.7万人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67.8%;在新发现登记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74.9%。专家表示,如果不加强预防教育,未来10年,“90后”很可能成为国内涉毒人员的主体。
针对合成毒品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严厉措施,坚决予以遏制。一方面深入开展堵源截流工作,严防合成毒品入境和内流;一方面严厉打击合成毒品犯罪团伙和网络。同时,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社会面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的发现打击力度,努力萎缩合成毒品消费市场。
据了解,“合成毒品”区别于鸦片、海洛因等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的传统麻醉毒品,以化学合成为主,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致幻、中枢抑制等作用,更易成瘾且毒性强烈。合成毒品滥用易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