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一抹变粗是否有害无人知
2011-07-20

 黄瓜一抹变粗是否有害无人知

 2011年07月20日      来源:羊城晚报

  “乙烯利”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在农资市场随便买到 新华社 发
  
  据新华社电 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切开后籽是绿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
  
  记者在鲁皖苏等省调查发现,这些蔬菜不少是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令人担忧的是,催熟剂到底有没有害,有关部门竟给不出明确说法。
  
  黄瓜“一抹”就变粗
  
  山东寿光一林姓菜农表示,“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当地使用比较普遍,在黄瓜等开花之前涂抹到花茎处,或是在形成果实之初涂抹到果实上。
  
  黄瓜“一抹”就变粗———寿光王姓菜农说,他家黄瓜地里用的是“绿直灵”(另一种催熟剂),从幼苗时开始打,一茬黄瓜要打五六遍。
  
  安徽菜农马大爷说,使用了植物“激素”,一般瓜身会变直变粗,顶花色泽鲜艳不易脱落,刺细长扎手。而正常成熟的黄瓜,顶花会枯萎、自然脱落,外形比较弯、个头也不大。
  
  长期贩运蔬菜的曹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菜农用“催熟剂”很普遍,很少人能等到九成熟再摘下来销售。“批发市场里外地来的很多经过催熟的西红柿,比我们本地正常长的卖相好看、更受欢迎,且价格卖得也要高一些。”
  
  记者在山东、安徽等地一些农资市场了解到,几乎每家门店都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店主们普遍反映销路很好。一位店主说:“谁家大棚不用这个?几乎是100%用!”
  
  安徽一姚姓菜农说:“大家都用这个东西,你如果不用,价格没有竞争力,消费者不认可,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这个药剂很便宜,1亩地西红柿,药剂成本也就在5块钱左右。”
  
  催熟剂检测成盲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蔡建伟认为,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标使用,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朱世东介绍,按照国家规定,为了使部分果蔬果实早转色,允许在绿熟后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该国标对于乙烯利的适用范围仅为番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棉籽三类食物。但朱世东指出,当前使用乙烯利的蔬果很多,如西瓜等。
  
  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菜农使用“催熟剂”用法用量难以监控。“这种‘催熟剂’用多少都是根据经验。到底有没有毒害,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具体也没人来管。”一些地方的菜农说,有了“催熟剂”,想让它什么时候红,它就什么时候红。如果想成熟快一点就把浓度配大一点,想迟成熟几天,就把浓度配低一点。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无公害蔬菜”的检测体系当中,没有“催熟剂”的相关检测指标。这方面确实存在盲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