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时下,中小学生校园歌曲贫乏,常听到一些中小学生唱当下流行的成人歌曲,其内容多为情与怨,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孩子们又反映,他们想唱适合他们的校园歌曲却很少有喜欢的校园歌曲。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朝天宫民族小学教导室副主任马少婕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向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件“关于推动创作中小学校园歌曲的建议”,引起了文化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马少婕:优秀的校园歌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校园歌曲特别是优秀的青少年歌曲太少。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青少年歌曲创作者少。创作青少年歌曲所得的报酬少,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校园歌曲创作。另一方面,校园歌曲创作者了解青少年不够、对当代学生的所思所想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创作出来的歌曲不为孩子们所认可,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好的校园歌曲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富于教育意义,具有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等特点,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表达感情的最好教材。好的儿歌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面对校园歌曲创作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局面,我建议,要建立激励与表彰机制,让更多的专业或业余人士拿起手中的笔,到孩子们中间去,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为孩子们写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要组织创作,深入生活,组织推广,组织表彰,形成制度,逐年推动,形成气候。如此,先进文化发展的积极力量,将在校园中培养。
对话
主持人:为什么校园歌曲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马少婕: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母亲。我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我们的孩子都是在唱流行歌曲,什么“波斯猫”、“两只蝴蝶”等等。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唱这些流行歌曲,他们的回答让我也产生了一些思索,因为可供孩子们唱的好听的歌曲实在是太少了。主要是现在的儿童歌曲创作者少之又少。
主持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作词作曲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马少婕: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效益问题。现在的词曲创作都和效益挂钩,校园歌曲的创作回报太少,谁去做这个“赔本买卖”?我认为我们的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有组织、有目的性地进行宣传和规划。就像“超级女声”一样,层层选拔,用这样的形式让校园歌曲真正走进校园。有关专业人士也应该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或经费,让创作者能够踏踏实实地走进校园,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创作出一批让中小学生接受的适合他们演唱的健康歌曲。
主持人:有关部门应该如何操作和推动这项工程?
马少婕:比如,南京电视台去年举办的“美丽中学生”比赛,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比赛时还是有选手演唱成人歌曲,令人遗憾。我觉得这不能单单责怪孩子,因为可供他们选择的歌曲实在是太少了。这件事也更加促使我痛心疾首地大声呼吁,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我们在推广和普及校园歌曲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就可以让更多的作家走进校园,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游戏在一起,这样才能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教育部门再举办一些儿童歌曲音乐节或校园歌曲比赛等指定大赛的活动,就能很好地推动校园歌曲的创作和推广。让孩子们能够“想唱就唱”,唱响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
主持人:如何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出创作者的积极性?
马少婕:《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卓有影响的儿童歌曲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我们的词曲作家们不应该浮躁,要静下心来体验生活,用孩子的眼光来写出适合他们的歌曲。但有关部门最好能够解决经费问题,对校园歌曲的创作予以支持。因为这项工程是一个长远见效的文化建设工程,应该得到重视和肯定。可以结合现在的“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内容创作一批朗朗上口的歌曲,还可以把交通规则等常规知识融入歌曲中。
主持人:如何提高学生对校园歌曲的认知度?
马少婕:越是平常的东西蕴藏的内涵会越多。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条件能够花钱进行音乐、舞蹈或乐器方面的培训的。如果学校能够免费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训,这种培训不是让他们成这个家那个家的,而是进行艺术方面的熏陶。学校的音乐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创作群体,与专业人才进行互补。只有各方面都重视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才能早日唱响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
答复
南京市文联:现在中小学生校园歌曲贫乏,没有喜爱的校园歌曲。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踏踏实实地为孩子们做些实事,由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发起,与共青团南京市委、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联举“我唱一支快乐歌”优秀新儿歌征集评选系列活动,于2004年11月向全国各地发布了新儿歌的征集消息,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稿件蜂拥而至。为了推出既有艺术性,又符合儿童特点的歌曲,组委会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设立由音乐专家与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共同参与的评审组;二是采取两手一起抓的办法,即专业评审与孩子投票推选相结合。另外,组委会还广泛发动全市的中小学生参与儿歌歌词的创作。同时,组委会还把这批新歌词送发到全国各地曲作者手中,请他们自行选择创作。市音协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更多的好歌。
南京市教育局:我们将与文化部门积极配合,对优秀的创作作品进行推广,共同组织举办校园歌曲的演唱活动。我们还将与文化部门积极协商,将校园歌曲的创作演唱活动纳入每两年一届的少儿艺术团队大赛和合唱节活动之中。在合唱节竞赛中设立校园歌曲演唱组别,鼓励艺术团和学校组织学生演唱。最后,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作品的创作者拨专款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