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今天起,本版开辟“免费上学的故事”专栏,刊登记者深入西部采访、对这一惠民政策成效和反响的生动报道。
春风吹绿了鄂尔多斯草原。面对记者的镜头,生长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小姑娘奇·苏龙嘎甜甜地笑了。她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念书不用交钱了,上学真好!”
4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采访时,遇到蒙古族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苏龙嘎。她告诉记者,“苏龙嘎”在蒙语里就是彩虹的意思。父母用美丽的名字表达对女儿的期望,盼着女儿长大有出息,成为草原的骄傲。可是她一上学,父母就发愁了:因为家离学校太远,必须住校,各种杂费、书本费、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可不少呢,靠养羊和种地供孩子上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她的父亲奇·乌兰夫说什么也要让女儿读书,从没动过让孩子辍学的念头。
在红海子乡掌岗图村六社,苏龙嘎家附近,记者见到了40多岁的蒙族汉子奇·乌兰夫。问他当初为啥一定要让女儿读书,他面带愧色地说:“我兄弟8个,有的读了一两年书,有的根本没上过学,只有我上到六年级。那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我的孩子不能再没文化,我宁肯多吃点苦,多卖几头羊,也要让孩子上学。”
苏龙嘎上小学时,每年各种费用要交1000多元,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没想到的是,她上了初中,好消息传到了草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教科书费全免了,就连教辅书费、作业本费也不用交了;还补助寄宿制农牧民子女住宿费,补助民族学校学生生活费。苏龙嘎上学居然不用花钱了。一年省了近2000元,奇·乌兰夫一家别提多高兴了。
陪同记者的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领导介绍说,像苏龙嘎这样全年享受免费和补助的学生,全旗有1.5万多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就像春风一样,温暖着草原人民的心。
和奇·乌兰夫一家话别时,记者问苏龙嘎:初中毕业了想上什么学校?她看了看远方,满有信心地说:“我想考内蒙古师大附中,将来还想上大学……”说着,她红红的脸上又绽放出甜甜的笑容。
《人民日报》 ( 2006-04-27 第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