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06-04-04
编者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对于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书籍是他们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一本好书不啻为一个优秀的人生导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一本充满糟粕的不良书籍无异于一剂毒害心灵的毒药,对青少年的成长将造成负面影响。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青少年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粗制滥造、色情暴力、胡拼乱凑等现象。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这种将错误的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灌输给青少年的劣质图书,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应当加以清理,严肃打击。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青少年读物市场,坚决打击不良书籍的泛滥。同时,家长应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书籍的诱惑,做到不买、不看、不传;学校要加强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止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等在校园的传播,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洁净的天空。
“恐怖书籍”令人忧
眼下,一种“恐怖文化”正悄然在一些校园流行,阴森冒烟的白骨,龇牙咧嘴的厉鬼……这些连大人看了都毛骨悚然的图片,却成了不少中小学生的口袋书。这些书往往冠以诸如“极度心寒”、“魂飞魄散”、“鸡皮疙瘩”、“零点尖叫”之类的名字,多以墓地、幽灵、死尸为描写对象,将闹鬼情节与学校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令人读后不寒而栗。很多书籍竟然还堂而皇之地打着“阳光校园丛书”、“科海故事”的招牌。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恐怖书籍”所渲染的东西,不仅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并且涉及暴力、迷信、凶杀等内容,中小学生的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过于沉溺其中,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书籍市场的管理,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杜绝“恐怖文化”流向校园,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空间。
山东临朐县政协 赵京涛 王法顺
别让“毒”物害孩子
现在图书市场上“露点”美女漫画,答案稀奇古怪、违反常识的少儿读物,算命、预测类的图书不少。一些开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出售或出租的卡通漫画书庸俗低下,有些书竟然出现诸如教学生赢得异性开心的“技巧”与“绝招”等内容,有些书的画面还配上了煽情刺激的对白。一些乡镇的小书摊摆满了内容古怪的书籍,比如:喝醉酒如何“抑制感情”,“看到父母的性事该怎么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由于“被砸怕了”,小偷的作用是“给警察提供了就业机会”等等。
另外,一些地摊为兜售盗版书籍,竟把《房内考》等在封建时代就被禁售的色情书籍与少儿读物同摊经营,不少孩子对此类书中的插图津津乐道。
上述情况已引起很多教师和家长忧虑,称其为少儿“毒物”,有关部门应对这类读物加以清理。
江西会昌县委宣传部 张炳春 许远生
青少年读物的几个问题
目前,青少年读物出版发行存在不少 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青少年教育的危机。
首先,盗版的外国漫画口袋书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这种盗版口袋书充斥着色情和暴力内容,不仅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同时也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对这种盗版书,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坚决手段予以打击。
其次,青少年读物有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目前在农村出售的青少年读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图书质量令人担忧,尤其是个体书摊出售的青少年读物,绝大部分是盗版图书。这些书中有的错别字连篇,印刷装订粗劣,有的还出现明显的常识错误。所以,有关部门在加大对农村盗版书打击的同时,也要注意面向农村青少年出版一些内容好价格便宜的读物。
再次,一些惟利是图者,根本不具备辞书编辑出版能力,却也要“攒”辞书,结果,搞出的东西粗制滥造,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青少年危害很大。
第四,青少年读物应该注意在通俗易读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这是多年来青少年读物中一直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当前,青少年读物往往走两个极端,有的通篇都是教育,但不通俗易读,不能引起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有的内容虽然活泼,却充斥着不健康的倾向,不能对青少年起到积极向上的鼓舞激励作用。
第五,青春写作的低龄化和低俗化,使得具有庞大读者群的青春文学正在偏离航向。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如硬性禁止,只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出版界通力合作,注意引导,发掘有才华又有朝气的作者。(方兴)
《人民日报》2006年4月4日 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