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拐骗”演习 超过60%孩子被“拐”走 (转载)
2006-04-03

 


 
  据杭州日报报道,在家有家长管,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管。在没有人管时,面对种种拐骗术,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昨天(30日)下午,杭州城东一家幼儿园里,老师、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做了个防拐骗演习,十几位家长互相扮演起了接孩子回家的拐骗人。

    记者“拐人”没成功

    为了更直接体验,记者找到一位家长,简单了解了他6岁的女儿诺诺和家庭情况后,就假扮成这位家长的朋友来接诺诺回家。为了更容易获得信任,幼儿园老师特地让记者带上了一些糖果。快到下午放学的时间,记者在幼儿园草地上找到了正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诺诺。记者跟诺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上次来过你家的,爸爸有事走不开让我来接你回家。诺诺小眉头马上一皱,然后摇摇头。记者又拿出糖果来给她,但她立马扭头跑开去玩了。记者追上诺诺前前后后好说歹说,但诺诺就是不答应:“老师和爸爸妈妈说,给我吃好吃的陌生人都不是好人。”说着还上前轻轻推了记者一下,“你还是先走吧,我不跟你走的。”

    记者估算了一下时间,从开始接触诺诺到“败下阵来”前后有10分钟左右,自始至终诺诺的警惕性都非常高。

    模糊记忆让孩子受骗

    和记者这一组结果不同的是,其他14组的演习测试中,有大约10个小朋友被由家长互相扮演的“拐骗人”成功领出了幼儿园。家长苏志杰也扮演了一回拐骗人,他说自己用了没几分钟时间就“成功”了。此时他手上正牵着3周岁的小男孩哲哲,已经走出幼儿园有20几米远。这时一位幼儿园老师赶上来问哲哲:“你认识这位叔叔吗?”哲哲说认识,而实际上苏志杰表示他只是说了一句“以前我们两家不是一起出去玩过吗”的话,小哲哲就凭着模糊的记忆相信了。

    其他十几个孩子情况也类似。这次演习大约60%到70%的孩子被成功诱骗,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老师和家长预想到会有孩子跟陌生人走,但没料到会有这么多孩子上当。

    演习开始前,在场的一位家长非常坚信自己的孩子不会跟陌生人走,但看着儿子跟着“拐骗人”高高兴兴走出幼儿园大门时,他非常震惊,马上严肃斥责了儿子。小男孩哭着说,不喜欢你们大人这样骗人。

    防拐教育导致不信任?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面对这样的结果,家长和老师们纷纷议论起来。不少老师和家长都说,平时在家里没少教孩子应该怎么做,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却不好,看来对付拐骗术还要多方努力。一位老师说,幼儿园也开设了这样内容的课程,通过讲童话故事、故事表演、做游戏等方式把一些常见的拐骗术告诉孩子,教会他们怎样防范,但从今天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汤园长也表示,家长一直很重视怎么保护孩子,很少教孩子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今后幼儿园还会考虑设置更多更有效果的课程。但她同时担忧,让孩子不轻易跟陌生人走能做到,但由于孩子接触社会还少,防范意识教育做得多了,可能会让孩子对社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性格发展,所以鼓励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和学会自我防范,这两方面如何平衡好是教育的一个很大难点。(来源:杭州日报)

  短评:该可怜的 是父母心还是童心?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没错,为了让孩子不受拐骗,家长们都不惜去扮演骗子的角色。相信这一出“儿戏”,完完全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这良苦用心、这创意策划,没说的。

    然而,值得商榷的,却是好的初衷能否取得好的效果,这是问题的关键。

    一半以上的孩子相信了大人的花言巧语,是说明大人的“演技”高,还是说明“人之初,性本善”?

    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我不喜欢你们大人这样骗人!”

    我们不妨来听听一位小学校长的看法:

    这是把成人世界的丑恶嫁祸到儿童世界来。它本不该这般上演的。如果以诚信换取警觉、换取安全,代价是否太惨痛了?儿童心灵的底色,应该是乐观向上的,这是情感教育的主旨。当我们剥夺了孩子的信任感,还能让他们相信这世界是阳光的,友善的?其实,是可以通过正面教育通过诸多真正的成功案例来表述这一主题?

    我想,答案,就在现实之中;考评的,也远不止那些孩子与家长。民间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心,得小心伺候着,怠慢不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