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与同龄女孩网上结婚 百名网友在线祝贺
2006-03-31

网络结婚成了时尚


 
  调查显示:在校大批青少年成了“网婚”游戏玩家 专家担忧:“网婚”将影响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

    核心内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孩子的早恋问题就成了家长们最头疼的事。随着网络时代到来,孩子上网的问题也成了家长关注的焦点。如今,网络上的虚拟婚姻渐渐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他们享受着虚拟婚姻带来的快乐,然而“网络婚姻”给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网络婚姻”非常隐蔽,让一些家长伤透了脑筋。

    新闻事件:15岁男孩网上“娶妻”

    正读高一的明明(化名)这两天正在准备庆贺自己“网婚”一周年。据明明介绍,一年前,他在网上遇到了网名“戈壁绿洲”的女孩子。在资料中,明明发现对方与自己同岁,这让他有了结识对方的想法。在网上,他主动与对方打了一个招呼,接到对方的回复后,一来二去的信息留言,两个人就算认识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明明和对方相处得很好,甚至有了思念的感觉。为了对方不被网上的人“欺负”,明明“挺身而出”和网上的人理论。慢慢地他们都觉得彼此已经离不开对方了。一个月后,两人决定走进“网婚”的殿堂。

    在“网婚”的结婚典礼上,明明邀请了几十位“亲朋好友”,场面十分壮观。宾朋满座,司仪、牧师都到齐了,“新人”交换戒指、喝交杯酒等,和现实的婚礼的程序一样。据明明介绍,所有宾客、人员的角色都是自己邀请网友担任的,当时有100人同时在线。

    “婚后”的生活让明明感觉很幸福,每天他最少要抽出两小时来照顾他的网络二人世界。每天放学后,明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看看自己的“小家”,做做家务和在网上买一些虚拟商品。

    由于需要大量的时间照顾虚拟家庭,明明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这让家长有点莫名其妙。开始父母认为明明早恋了。后来,明明的爸爸发现明明走进了“网婚”世界。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给儿子买电脑原是上网校用的,但孩子却在网上成了“家”。

    得知这种情况后,父母和明明的多次谈话都没有什么效果。明明依然沉浸在“网婚”的幸福之中。父母一气之下,切断了家中的网络。而明明干脆每天跑到网吧去上网,继续着自己的“网婚”。无奈之下,父母只好重新把家里的网络开通。无奈的妈妈说,孩子在家里上网总比在外边好吧。

    网上直击:“网婚”罩住太多青少年

    明明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同学都在网上结了婚,他算晚的。同学们在一起,经常会问“结婚了吗?”之类的话。目前,虚拟婚姻游戏的主要玩家为14岁到30岁的青年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在校的青少年。

    在GOOGLE网上,点击搜索“网络婚姻”,一共找到了10,700,000多项查询结果。记者进入了一个虚拟婚姻网站,注册后,深入了一个虚拟社区。在这个虚拟的社区里,虚拟的建筑物、超市、医院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虚拟的娱乐场所,比如酒吧、婚姻介绍所等等。

    这座虚拟的城市里有一套完善的虚拟婚姻登记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结婚、离婚等规定。如果,两位社区网民要“登记结婚”,必须到社区的“婚姻登记处”进行注册,经过一番审查之后才能举行婚礼。

    在婚礼上,新人可以邀请其他的社区网民参加婚礼,也可以请司仪主持婚礼,当然也少不了伴郎和伴娘。只要是现实婚礼中有的,网络婚礼都有。婚礼规模的大小根据新人在社区中的地位和经济状况来定。

    “结婚”后,双方在社区里可拥有一个“家”,有客厅、卧室等。在这个虚拟的“家”里可以料理家务、饲养宠物、栽花种草、交友、准备社会活动等,双方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

    如果没有找到意中人,网民可以申请交友,由社区来统一安排一些网民互相聊天,培养感情直至“结婚”。这些过家家似的“网婚”游戏,让青少年充满了好奇。

    省下午餐费网上养“家”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网婚”给社区网民提供了一个在虚拟空间中游戏的机会,但是并不是完全免费的。

    “网婚”和现实生活中的婚姻最重要的一个相同点,就是它们都需要经济基础。在现实婚姻中,新人要买房子、结婚戒指、拍摄婚纱照,这些都需要钱。在虚拟婚姻中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些东西都是要用钱来购买游戏点卡的方式来支付的。

    现在流行的网络婚礼,从开始申请登记到租用礼堂、购买婚纱、布置新房等等,整个过程根据购买物品的价格和豪华程度的不同,价钱在200至1000元不等。有的网站还会定期推出集体婚礼,这样的价格会便宜一些。“婚后”要维持一个家还需要不断的投资,购买各种家庭生活必需品。而这些支出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有的孩子是靠偷偷攒下来的午餐费来支付“网婚”开销的。

    社会学家:“网婚”游戏难有责任感

    从不少中学生那里常能听到“今天你结了吗?”“昨天晚上我刚离。”这样的话。他们这样谈论自己的“网婚”,司空见惯。类似这种情况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在网络上谈情说爱,愉快地享受着二人网络世界的甜蜜。有的中学生在“结婚”以后,激情很快消失了,于是双方便“离婚”。他们中有的人已经“二婚”“三婚”了。

    “网婚”虽是游戏,当对中学生来说危害不小。就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王来华。他认为,网络婚姻对青少年危害不可低估,这种现象主要是青少年为了缓解压力所致。目前,升学、就业压力使部分青少年的心理负荷过重,他们渴望逃避现实轻松生活,并通过虚拟空间来找到心灵伴侣,放松自己。

    除此以外,当今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弱,责任感淡薄,也为“网婚”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青少年发育的角度来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急躁,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极不稳定。

    在“网婚”中,青少年普遍认为在虚拟社区里可以不必受任何社会道德的约束,这种理想化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将造成人格分裂,这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此外,玩惯了“网婚”游戏,非常不利于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网络婚姻与现实婚姻相差无几,现实婚姻的一切模式几乎都可以在网络婚姻中找到,但唯独没有现实婚姻的责任感。

    参加“网婚”的青少年都以自己为中心,他们衡量能否结婚的标准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两人觉得合适就结婚,出现问题就离婚。这样会使青少年对家庭、婚姻的理解产生扭曲,青少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锻炼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为将来真正的婚恋做准备,而网络婚姻提供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这会让青少年在今后真正选择伴侣时有误解,对真正的婚恋失去责任感。

    王研究员说:“归根结底网络婚姻其实就是靠点击鼠标来完成的。现实婚姻所遇到的家庭琐事可能在网络婚姻中不会出现,这样会让青少年对婚姻有错误的认识。会使婚姻在青少年心中形成超现实的模式,造成今后在现实婚姻中产生巨大落差,从而导致日后的现实婚姻容易破裂。”

    网络婚姻容易产生网瘾,消磨青少年的意志。青少年容易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世界,尤其是家庭缺少温暖或学习压力较大的孩子,网络中的美好和虚幻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失去正确的判断力。长时间上网可以诱发网瘾综合征的发生,给正在求学的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何防止“网婚”侵害众多青少年

    天津市永红医院网瘾戒除中心天津分院主任高志峰介绍,目前,避免或者消除“网婚”对青少年的影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引导是最重要的。面对越来越多的“网婚”青少年,家长首先应调整心态,及早发现孩子“网婚”,但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学坏了。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当孩子提出一些与婚姻或性有关的问题时,这表示孩子有可能已经涉足“网婚”。

    此外,“网婚”的孩子上网时间会比较固定。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陪伴孩子成长,这样也有利于提前给孩子灌输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如果孩子因过于沉迷“网婚”出现一些反常情绪,家长就有必要带孩子去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了。

    什么是网络婚姻?

    “网络婚姻”简称“网婚”。一般是指网络用户利用网络虚拟婚姻的一种网络行为。“网婚”双方通过网络,利用语言、图片创造出来的刺激场景和虚拟温情,毫无遮拦地谈情说爱。双方的所有交流只局限在网络虚拟社区。网络婚姻需要的道具很简单,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上网找到一个虚拟婚姻的网站,找到自己喜爱的虚拟爱人,“网婚”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