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个人发展学”
2009-01-20

2009年01月20日10:3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日前,《中国青年报》以大篇幅报道了现今的许多博士面临的发展困境:人已近三十,经济难自立,成长成本高。所谓“三十难立”。接着有关专家分析道:造成博士们目前困境的原因一是教育环境,二是社会发展机会减少。应该说,专家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却认为并没有搔到痒处。

  我们知道,稳定的职业是经济独立的重要前提,这一困境所隐含的是博士们就业难的现实。如果说现在的博士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有造诣,并以学术研究为终生的目标和追求,那么我认同这样的观点:即社会发展机会太少。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博士其人生志向并没有确立,只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惜从专科升到本科,从本科考到博士。殊不知,人才市场的变化比你的学历发展更快,三五年后,博士在人才市场上已不鲜见,于是,自己的就业目标像那美人如花隔云端,总是差那么几步,再也够不着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与市场需求差那么几步?这个问题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中,是很容易解决的。现代企业早已经进入到了战略营销的时代:要让生产出来的产品顺利的销售出去,那就要在生产之前研究市场的需要及变化趋势,简单地说就是“以销定产”。那么作为博士,为什么就不能引入战略营销的理念呢?为什么不在自己求学(人才生产)之前,在读博士之前,读硕士之前,读本科之前,读专科之前,以及读高中之前的初中毕业时,就认真地研究未来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呢?上面的每一个时点你都可以认真思考我到底该学(生产)什么,我学(生产)什么能学(生产)好,并能超过别人,进而实现经济上的独立(顺利地实现销售)。然后再做出选择和决策,可你没有!只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一味的向上读书。台湾著名漫画大师蔡志忠在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段话时说,初中毕业时,他的老师告诉他,“一个人获得完整的学历并不是必要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路。”此后,蔡志忠北上台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漫画家生涯,在十五岁的时候就一举成功,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为其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我们目前的社会环境而言,也有一大批少年得志的青年,如丁俊晖、韩寒、刘翔以及大量的成功青年等等,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少立大志(合适的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业,而不是以考大学、当博士为追求。两相对照,现今的博士们是多么地缺乏职业理想和学业规划的意识。而这才是他们目前经济难自立的根本原因。

  另外,文章也以相当篇幅报道了成长成本高是个人发展的全球性难题,比如在美国、加拿大就有“归巢小孩”(BoomerangKids)之说,指的是孩子毕业又回到家庭,继续依靠父母的照顾及经济支援;在英国,他们是“口袋小孩”;在德国,他们被叫做“赖巢族”;在意大利他们是“妈妈的小孩”;在日本被称为“飞特族”;中国内地则习惯把他们叫做“啃老族”等等。但这非但不能降低目前困境中的个人因素,恰恰说明了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业规划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不仅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更要明白在什么阶段、什么条件下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在哪里学等等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全球性课题,现实在呼唤一门新兴的科学——个人发展学。它至少是融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养生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对策论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

  当然,一味地批评博士们缺乏学业、职业规划的意识是不公正的,现今社会的主流观念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要么是读书无用论,似乎就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要承认知识能改变命运,但读书无用论否定了对自己发展无用的知识,一个合理的结论就是:只有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而求学时,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业规划。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