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吃苦,长大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想必绝大多数80后90后乃至00后群体,都曾听过这样的教育理念,也或多或少亲身经历过。
来源:图怪兽
诸如此类的苦难教育可太多了!
比如,打压式教育,不管多努力,从来不被认可,永远成为不了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又如,挫折式教育,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没有苦,也要制造苦来吃。
再如,愧疚式教育,“以前哪有这个条件”“挣钱不容易,不要动不动乱花钱”“这个水果一口没舍得吃,全给你留着呢”……
这些看似随口而出的话,是父母觉得自己有“付出感”“牺牲感”,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自己。
孩子的一点小快乐,都伴随着巨大的愧疚感和不配得感。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来源:罗翔
人为的苦难对孩子的伤害是深刻灵魂不可磨灭的,正如余华在《活着》写道“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苦难就是苦难”。
其实,任何事只要是心甘情愿去做,就不会抱怨也不会委屈。如果真心爱孩子,想要这样一个爱情的结晶,就不会一直强调付出和牺牲了多少,因为这是自己乐在其中的选择,即使再辛苦也觉得值得。
还有很多父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乃至透支未来也要满足孩子。可若只有物质上的满足,没有精神上的富足相匹配,会把孩子养成只懂索取的“白眼狼”。
四川有个05年女孩一年花百万积蓄追星,妈妈陪着从国内飞到国外,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
来源:小红书截图
女孩为了再要1.5万元,飞国外参加今年的最后一场爱豆签售会,甚至以抑郁停药、绝食为由相逼破产妈妈,声称妈妈很恶心也很虚伪。
这种“富养”之下,父母用自我牺牲换来的,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而是一个情感冷漠、欲望膨胀的“巨婴”。一旦父母无法满足其不断升级的欲望,怨恨便随之而来。
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不会纵容孩子在物质上的欲望。而是富养他的精神,教他既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面对诱惑又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来源:图怪兽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肯•罗宾逊说过:“除了衣食住行与安全,父母还要给孩子爱和归属感、培养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目标。”
尤其是最后一点最为重要!我们爱孩子不能只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帮他们找到人生的追求。
没有丰富孩子精神世界的教育,只会养出空心病的孩子。如果孩子缺乏支撑他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就容易患上“空心病”,成了对一切都无欲无求的行尸走肉。
来源:图怪兽
唯有爱意,能填满“空”了的心,这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耐心的倾听、真诚的共情。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能赋予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唯有当父母从关注物质的富养,转向追求精神的滋养,孩子就会知道,无论成功失败,父母的爱永不撤离,他才能拥有探索世界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底气。
一个被足够的爱滋养过的孩子,内心自有力量。
来源:图怪兽
他们不会因匮乏而自卑,也不会因富足而虚无。他们懂得奋斗的意义,亦能体会平凡的幸福。他们内心自有山河日月,自然不会在虚幻的追捧中寻找存在感。
这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用爱、陪伴、智慧和格局,去真正地“富养”我们的孩子。
点个“赞”,愿每个父母在育儿路上都能少走弯路,每个家庭的关系都能和谐美满。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公益网站:http://www.pubchn.com/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s://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