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新华、赵蓓莉 通讯员江伟明
今天,全市10多万中小学生开始放寒假,下学期报到注册时间为2月7日至8日,2月9日正式上课。市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形式——
假前集中安全教育
寒假开始前,我市很多学校通过讲座、报告、校会、班会等形式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遭遇突发安全事故时的逃生自救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们再次理解了假期安全要点:养成文明规范、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不参加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活动;不在节日期间擅自燃放烟花爆竹,防止引发火灾和伤害事故;严于自律,不涉足有害身心健康的场所,远离毒品,远离网吧和游戏厅,远离不健康书刊和影视;有事外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交通安全……
“补课”教师取消荣誉
市教育局明文规定,要求各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各项举措,科学、合理布置寒假作业,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规定特别指出,各校不得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利用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名义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补习和变相收费。要通过宣传栏、致家长信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联系,让学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寒假和春节,确保“减负”工作取得成效。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学校和校长的责任,予以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或取消相关荣誉称号等处分。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我市推出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海门春节民俗调查活动、春联作品征集活动、农村社会调查等六项主题实践活动。
据悉,今年的实践活动可以由未成年人在家长指导下独立完成,也可以组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撰写实践报告,报告要以未成年人和长辈们沟通融合共同过节为前提,以“童眼看传统、童眼看民风、童眼看习俗”为重点,着力描绘独特地方民风习俗,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对民俗的理解和认同。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