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1-19 09:18:36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中学高中部老师占少云一直关注民办教师待遇问题。
公办教师待遇提到公务员水平了,代课教师在省委书记汪洋的关怀下,也要转“公”了。民办教师成为被爱遗忘的角落?这个占据东莞教师队伍过半的队伍,仍然拿着跟工厂工人差不多的工资。在市两会的提案和建议中,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依旧是代表和委员们的“保留项目”。
热度系数:
★★★★★
东莞两会落下帷幕,但代表和委员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依然通过他们所提交提案和建议延续着。其中民办教师待遇问题为不少政协委员所关注。
「场内」提了不下三年的提案
东莞市政协委员占少云今年主提的提案,跟中学师生心理压力和校园暴力有关。在别人看来,与他一贯跟“待遇”较真的风格不符,有点避重就轻。
“不是我不关心民办教师待遇了,是我们以各种方式提了不下三年了,年年提也不是个办法。”占少云同时是东莞中学高中部的语文老师,话虽如此,对民办教师待遇耿耿于怀的他,还是与他人联合署名提了一项着力改造民办教育教学质量的提案。
分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质量相差甚远背后的原因,占少云还是绕不出一再重申的那个问题:“待遇,还是待遇。”他告诉记者,东莞现如今237所民办学校,至少有180所以上属于较低收费,多是面向新莞人子弟。
这个“低”是相对的。许多家长认为民办学校1000元上下的收费,相对于家乡的免费义务教育还是太高了,是花了一大笔“冤枉钱”;而据占少云计算,实际上公立学校义务教育培养一个小学生的政府投入,每年不低于6000元。
“因此民办学校的收费很难提高,老师的工资也相应不高,那如何苛求教育质量?”占少云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提过这个问题,但他深知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说起来容易,解决起来难。
占少云说,难就难在它不像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一样,不由“公”字头的教育单位统管,不能靠一声令下去解决。“民办学校都自负盈亏,我们不能说叫它提工资就乖乖提。除非政府这块能分担一定成本,但分担所需经费又何其庞大。”占少云指出这一问题迟迟难以得到解决的原因。
细数去年的提案,占少云清楚地记得自己就教师待遇专门提了一“案”。2008年秋,公办教师的工资统一提到公务员水平,全省代课教师也在9月1日开始“冻结现有人数,全部转公”。这样下来,只剩下民办教师的窘境成为一个“老大难”了。
「场外」一周26节课月薪1500元
民办教师的困难,工作在一线的民办教师们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石排一位姓徐的教师向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去年其家乡青川地震后,他独自来东莞一家民办学校教书,每个月只有1450元工资,养活家里老父、妻子和一双儿女。他说,生个病休息一天,就拿不到全勤奖了。
“虽然说在内地的家乡当公办教师未必有这个工资水平,但这里消费也高。民办教师基本不享受什么福利。”徐老师身边有许多跟他一样的外乡老师,普遍只能进入民办学校执教。
根据记者不完全调查,东珠学校、岭南学校、科发小学等东莞新莞人子弟学校,其教师工资普遍在1300元至2000元之间。东莞市南城东晖学校在1月11日刚刚完成新学期教师招聘,校长阮金荣称,1500元是本地民办教师待遇的普遍水平,也成为许多求职民办教师的期待月薪。但是东晖学校的教师月薪在2000元左右,因此能够吸引一些民办教师跳槽。
“当然我们也支持自己学校的老师考公办跳槽。”阮金荣拿民办教师的薪水与普通公办教师3000至6000元的月薪一比,说“水往高处流”的想法当然应该理解,何况培训、休假、津贴等福利也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是民办学校也面临教师流动太大的难题,难怪有些学校在寒暑假扣押教师工资作为“定位费”,“其实在民办教师这个圈子里,跳来跳去基本相差不大。”阮金荣说。
另一方面,与民办教师薪酬不相匹配的是他们的工作量。根据国家规定,公办教师的每周课时不能多于14节,但东莞的民办学校老师一周26或27节课是很普遍的,因为民办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少招教师。
按规定,公办学校1个班对应2.0到2.5个老师,这一比率在民办学校往往在1:1.6左右。同时,民办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教育基础不一,教师在教学上要花费的心思比公办学校的更多。
「困境」现行规则下改善很难
早在2007年,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就提出过订立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最低标准,但这一设想至今未能实现。许多作为校董和教师“夹心饼”的校长们知道,这是因为新莞人子弟学校普遍盈利不高,要校董从本来就微薄的利润里面掏钱给教师,很难。
石碣东盈小学经物价局审批的小学每学期收费是1200元,1200个学生的学费里很大部分用来支付50个老师的工资,数额从1400元到2050元不等。
“地租、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工资,这些成本里边最能灵活调动的当然是最后一项。”东盈小学校长刘章明不愿意看到学校老师因为金融危机影响,将本来就少的钱袋再摊薄,他在2009年初已经向村委打报告,希望将每年70万元的地租再降一降。
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也在年初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吹风,新年将给民办学校减租、减税。教育部门也对20所专门招收新莞人子弟的民办学校进行了表彰,每所学校附送10万元的大红包。“民校扶持,不能奖富不奖穷。”更多的小规模民办学校希望分一杯羹,降低成本也是保障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的源头。
在学校出面之前,东莞的民办教师也曾发起过“自救”。2008年7月,东莞阳光网一张名为《关于筹办民办教师协会的倡议书》的帖子风行。
“民办教师工作量大,一周大都有20节课,有的还兼几个科目。而且还要完成学校附加的招生、定位任务,安全责任压力大。发生安全事故由老师负全责,还得不到家长、领导的理解支持。”倡议者钱国言辞恳切,但是他呼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由社会捐赠和会费作为资金来源的这一民间组织,与民办教师的待遇改善一样,至今未见成型。
声音
教师工资需要一个科学公式
给民办教师订立最低工资标准,之所以难以推进,是因为各学校收费总额和教师人数不一。收费总额就是民办学校的所有资金来源,其与学费多少和生源有关,但很多学校学费是物价局定下来两三年不改的,办学成本却应物价在增加。能不能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公式,将这几个因素计算在内,可以因地制宜地设定教师工资标准,防止一刀切的武断。
———东莞东盈小学校长刘章明
特写
知识分子的付出打工者的身价
重庆小伙熊道辉在东莞东盈小学教书两年有余,今年不打算回老家。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每个月1400多元的工资寄回家几百,就所剩无几了。
才二十出头的熊道辉经常被学生们叫做“大哥哥”,平素一天有五六节课,工作日修改作业常常要忙到晚上9点。休息日他也跟周边的年轻人出去聚聚餐,上上网吧,但唱歌等大宗消费的娱乐只能偶尔试试,尽量克制。
他至今不知道两年前的选择是否正确。那时他从湖北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公办教师竞聘,但是竞争激烈得让他咋舌。“200人争一个岗位。而且新老师都要到村里执教,从基层开始锻炼。”他首战落榜后就到东莞来了,听别人说这里很多民工子弟学校,能够吸纳外来教师。
但是来到东莞以后,他发现“看起来很美”的工资在这里就跟农民工的收入差不多,而湖北公办教师1300元月薪已经活得比较轻松。“有的学校老师工资根据东莞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怎么能用这样生硬的统一标准衡量知识分子的付出?”熊道辉业余时间也在备考公办教师,他说自己走上讲台看着来自各省的孩子就特有责任感。但为了生活得更好一点,“大哥哥”也盘算着总有一天要离开他们。
同在石碣执教的黄君华在东莞当了十几年代课教师,去年9月份被当地的一家公办小学“清退”,但因为户口在江西,不能像本地籍代课教师一样顺利转公,只能转成民办教师。
黄君华现在有1500多元的工资,相比以前待遇着实好了。可是孩子今年也到了上学年龄。虽然他是一位在东莞培养了几百名学生的老师,但孩子限于户口,不能享受义务教育。他打算把孩子接到自己所在的民办学校读书,也好有个照应。
本版采写:见习记者 杨洋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方光明